年,教育部确定遵义市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同步开展医教结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项改革实验,是全国唯一开展三项改革实验的地区。同年,贵州省特殊教育现场会在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召开。三年过去,再次来到遵义的多名各地(州、市)的特殊教育代表发现,遵义市特殊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96.78%的入学率,已经提前超过贵州省制定的年计划目标。
特教学生喜欢“走班制”
4月12日上午9:40,参加“贵州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部署推进现场会”的与会人员,走进位于汇川大道珠江东路的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
这所成立于年的学校,从过去占地面积12亩到如今的48.3亩,建筑面积从过去的多平方米到如今的平方米。迁建后的市特殊教育学校改变的不仅仅是外观,这里有先进的多媒体辅助康复室,增加了书法、绘画、美妆、园艺、陶艺、裁剪等二十多个功能教室。全校名学生在学业课程、康复练习外,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部实行“走班制”。“我们外聘了专业教师,来教这类课程,希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就业技能。”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余贞文向与会代表介绍,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些课程,很多都选修了好几门。
(参会人员参观特教学生制作陶艺(饶梅/摄))
据悉,新成立的遵义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也设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内,同是中心负责人的余贞文说:“中心作用相当于‘分流安置’。比如说,在医院的鉴定依据上,我们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或听力或视力或智力的筛查评估,再提出需要安置到哪类学校,或者采取哪种方法对其提供特殊教育的建议。中心会建立学生档案,跟踪动向,使得整个流程更有针对性,也更加科学规范。”
三年“实验区”投入4.4亿
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变化只是改革的一个缩影。当天,与会代表分三批参观了红花岗区启智学校、汇川区新黔学校、播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播州区第三小学、绥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绥阳县城北实验学校,各地(州、市)代表不时发出赞叹:“遵义做得太好了,我们压力很大啊!”
遵义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三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约4.4亿元用于迁建、新建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教室等,大幅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师数量和专业水平。通过创新保障机构,已经构建起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新机制。如今,全市(含仁怀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4所,康复机构和特教学前部15个,市县两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3个,承担随班就读的学校(点)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间。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各学段在校学生人(含送教上门人数),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78%。
三年实验区改革,遵义市在全省率先全面落实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元标准,率先形成《医教结合工作指南》、《随班就读工作指南》、《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指南》、《送教上门工作指南》等改革实验成果,率先举办市级特殊教育学生运动会和艺术节,率先创新部门合作机制,与民政联合新办特殊教育学校。
近期焦点资讯:
1、南环高速建设进入倒计时,今年11月全线贯通
2、贵州绿茶冲泡大赛启动,万元大奖等你来拿!
3、迎接中考第一科体育,全市8万余学子全力开跑!
4、注意!新蒲收费站13日起封闭施工,前往机场千万别走一环
(本文为遵义晚报采写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编辑/张文倬
审核/余春玉
总审/冯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