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

    

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

残疾预防

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

今年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活动以“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为主题,为了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减少残疾发生率,我们准备了一系列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生长发育知识1怎样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第一,要进行婚前和优生优育咨询。夫妇有遗传性家族史,父母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在婚育前应该向有关专家咨询,以避免先天性疾病致残。

第二,要加强孕期保健。孕妇应保证足够和均衡的营养,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如胡萝卜、绿叶蔬菜、水果等;适当补充富含钙、铁、锌、碘与微量元素的食品,如蛋类、豆类、谷物、海带等。

第三,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前B超检查可以进行胎盘位置、胎龄的判断及多胎的测定,还可以较准确地测量羊水量,有助于决定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避免异常分娩造成的胎儿损伤。正常的孕期B超检查做1~2次即可,如果没有必要,不要频繁做B超检查。

第四,要避免药物的不良影响。很多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怀孕后切不可自作主张吃药,生病时应咨询医生是否用药或改用非药物治疗方法。患某些疾病如甲亢的妇女,怀孕后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种类和用药剂量。

第五,要注意维护身体健康,不生病或少生病。如母亲患风疹,就可能导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唇颚裂或其他畸形。

2儿童定期体检?

儿童定期体检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合理安排体检间隔,定期进行体格测量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偏离和异常,并进行矫治和转诊,了解家长在护理和喂养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出生第一年内,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最快,也最容易出现生长偏离或营养缺乏,而且是各种先天异常和发育性疾病筛查的关键时期,因此,儿童在出生第一年内应接受4次体检,分别在2-3月龄、5-6月龄、8-9月龄、11-12月龄时。满1岁和2岁的儿童每年应接受2次体检,分别在半岁和整岁时;满3岁的儿童每年应至少接受1次全面的体检,一般在每年的3~8月份。

定期体检的内容包括体格测量与评价、健康检查、疾病筛查、喂养及疾病预防指导等,6个月以上的儿童每年要测查1次血红蛋白。

3高危儿早期干预

1.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或新生儿期对胎儿或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因素的婴儿。

2.哪些孩子属于高危儿?

*母亲怀孕期间患妊高症、糖尿病等任何疾病;

*分娩前胎心异常;

*出生时窒息、难产、产钳、吸引器助产、臀位产、剖宫产等;

*早产、过期产、双胎、足月小样儿;

*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宫内发育迟缓儿等;

*曾经在新生儿病房住过院和新生儿期需要特殊护理的小儿等;

*患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新生儿等。

3.高危儿的潜在危险?

高危儿的潜在危险是脑损伤,可造成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以及视、听障碍等。婴儿脑损伤一旦发生,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一旦错过治疗的关键期,很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

4.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宝宝发育异常?

*喂奶时不注意人脸、眼球转动不灵活;

*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

*四肢过度紧张或过度松软;

*头往后仰,3个月仍竖头不稳;

*3个月还不能抬头;

*4个月紧握拳,拇指内收屈曲于掌心;

*5个月前臂不能支撑;

*7个月不能发ba、ma声;

*8个月不能独坐;

*12个月不能独站;

*视、听反应差。

5.高危儿早期干预内容有哪些?

*营养指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适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

*发育指导:适时进行发育状况评价;

*视听训练:注视及追踪红球,与婴儿说话,听音乐等;

*运动训练:

被动运动:按摩、婴儿操;

主动运动:俯卧抬头、翻身、爬行、站立和走等;

*此外还包括生活能力的训练、社会适应性的锻炼、品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家长的教育等。

40-6岁儿童残疾筛查

家长定期带孩子体检,日常照顾中发现异常及时送诊。

(一)视力筛查。通过眼外观检查、光照反应、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和视力检查等。

(二)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最为有效的措施。主要通过耳外观检查、听觉行为观察和便携听觉评估仪等,对儿童进行听力检查。听力筛查可以发现儿童可能存在的听力损失,帮助耳聋儿童及早干预,回到有声世界,跟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

(三)肢体筛查。通过对儿童肢体外观检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筛查等,了解儿童是否存在显著脊柱膨出物、内翻足、肢体残缺或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等任何异常体征。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高危因素:女性、臀位、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家族史、伴有斜颈和跖内收、产后采用襁褓包、髋关节有弹响、持续存在的皮纹不对称、母孕期羊水过少等。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体征:大腿、腹股沟和(或)臀部皮肤纹理不对称、臀部一侧增宽、双下肢不等长、一侧下肢活动减少或持续处于外旋屈曲位置、站姿异常以及步态异常以及单足站立试验阳性等。

(四)智力筛查。采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法(DDST)”或“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儿童智力筛查。筛查阳性者,需进行转诊。

(五)孤独症筛查。采用“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及“0-6岁儿童发育筛查法(DDST)”进行孤独症初筛,筛查阳性者,或任何年龄阶段出现语言功能倒退、社交技能倒退的儿童,转介至区妇幼保健机构。

孤独症儿童应尽早诊断并在发育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般为6岁以前)对其进行长期系统的干预。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5密切   

2、墙上的插座里有电,教育幼儿不能用手指、小刀等去捅,不然会触电。 

3、电器在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湿手或湿布去擦。   

4、幼儿在室外活动时,要教育幼儿不要爬电线杆,不要在高压线下游戏,不能用手拉电线杆,以防触电。   

不模仿电视里的危险动作; 

1、孩子好动,又不明白危险,要帮忙幼儿懂得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行为。教育他们不要从高处跳峡、爬高、攀爬等危险动作。   

2、要给幼儿定一些规矩;以免伤害自我或别人。   

3、教师要教育幼儿在家时不做危险动作,要教育幼儿千万不要学习电视里的危险动作。

4、幼儿独自在家时不要玩火,以免引起火灾;不能碰插头,以免触电;不要将绳子绕在脖子上,以免被勒窒息。

预防跌落

1、3—6岁的幼儿好奇、好动、自我防范意识淡薄,为防止幼儿坠落,最好在窗口、阳台安装坚固的防护栏。?

2、如窗户没有安装防护设施,则不宜将床、沙发、桌椅等有利于幼儿攀爬的家具倚窗而放。?

3、台阶、过道上不要堆放杂物、在地上或孩子摔倒时身体可能接触到的地方不要留置尖锐物、易碎品。?

4、在浴缸或淋浴间内装上扶手,卫生间应铺上防漏垫或使用防漏装修材料。?

5、当地上有水时,马上要擦干。??

6、在对待孩子的安全问题上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睡着了,自己出去了一会儿没问题,也许正是你出门时的关门声,把孩子吵醒了,孩子醒来不见大人,容易到窗口、阳台张望、寻找,造成跌落。这类事故曾有发生。?

7、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利用生动形象的情景教育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让一个玩具娃娃从窗口或阳台摔下,玩具娃娃碎了。从这一情景中让幼儿懂得爬高的危险。

4谨防误食,引发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种类?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苦杏仁中毒最多,此外还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木薯。)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

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10、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1、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5谨防电子产品的危害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电子产品,如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等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儿童“触电“也越来越呈现早龄化趋势。儿童过多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仅因姿势问题导致骨骼发生变化,这些产品的频闪和辐射对孩子的发育都会造成影响。由于6岁以下儿童身心都还未发展成熟,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通常会带来6种伤害。

1、影响脑部发育:太早把电子产品曝光给幼儿,会使他们注意力缺乏、认知力延迟、学习能力下降、变得更冲动以及缺乏自制能力,表现为易发脾气。

2、辐射:任何电子产品都会有辐射,虽然大人日常使用未必会有问题,但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脑部与免疫系统仍在发展,会更容易受到辐射影响。

3、流行性肥胖:有研究称手机和游戏会引发肥胖,如果儿童在睡房使用电子产品,肥胖发生的概率会提高30%。而肥胖又会诱发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

4、剥夺睡眠时间:有调查显示,经常玩电子产品的儿童中,有70%面临睡眠不足问题,在各方面影响了儿童发育。?

5、上瘾: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沉迷科技产品,疏于照顾孩子,这就变相让孩子也沉迷于电子产品,慢慢上瘾,久而久之对学习也会产生厌倦。?

6、精神问题: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让孩子患上忧郁症的机会也会增加,也有可能产生焦虑、注意力下降、自闭症等问题。

如何让孩子远离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呢?

1、让孩子多睡觉。有研究表明,4-15岁的儿童每晚睡眠时间应为9?-?11个小时。因为睡眠不足会增加肥胖、痴呆和抑郁的风险。将电子产品移除卧室,使孩子形成一个固定的就寝时间。?

2、让孩子多运动。儿童每天应至少有一小时的适度运动,在春暖花开季节,抽出一些时间带孩子出去散散步、打打球、逛逛公园,或去当地游乐场、动物园玩玩,让锻炼成为一种家庭活动,而不是一天到晚想着“泡手机”。?

3、限制屏幕的时间。限制孩子每天只看1小时的电视或者手机,过度刺激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从肥胖到抑郁,再到多动症。把玩手机、打游戏等留到周末或节假日。

4、不要给孩子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多加强孩子的互动,增加孩子跟父母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时间,而不是给孩子一个电子设备,把孩子交给一个电子保姆。?

5、建立家庭时间。很多家庭在吃饭的时候都开着电视或者看手机,此时关掉一切电子产品,边吃饭,边利用这个时间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与同学的关系处理等,在亲子沟通中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与温暖。

6、保持卧室没有电子设备。消除屏幕时间的一个好方法是禁止在孩子的卧室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即使是充电器也应禁止使用。卧室应该是孩子放松和睡觉的地方。

7、做一个少玩手机的榜样。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会以父母为榜样。作为家长必须带头做到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减少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

8、要让孩子清楚:电子产品有一些特定时间屏幕是关闭的,例如吃饭、睡觉、写作业。每周抽出一些时间同爸妈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不允许使用任何电子设备。

9、帮助孩子找到其他方式享受快乐。如果孩子除了盯着手机屏幕什么都不做时,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立即责怪和训斥孩子,而是把书籍、画板等放在孩子身边提前准备好,让孩子自己选择。

家长要加强幼儿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监控,减少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听力、精神等方面的伤害,防止意外致残。

年8月

简阳市平武镇中心幼儿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jz/61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