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是我们的家
——仁怀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见闻
站在仁怀市区的大街上,空气中弥漫的酒香能让人清醒地确定自己是在“酒都”。而位于仁怀市中心城区醉美大道边上的一处建筑群也格外醒目,这里是仁怀市社会救助中心,与别的地方相比,它不是在郊外,而是在寸土寸金的市区。
走进中心,这里有未成年人救助中心、有儿童救助中心等,而仁怀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在整个建筑群里最为显眼,总投资2千多万,建筑面积8千多平米,这里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
工疗室、书画室、生活技能训练室、物理康复治疗室、阅览室、手工室、球艺室、棋牌室、音乐舞蹈室、娱疗训练室等,您能想到的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仁怀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设计托养床位张,11月8日,中心正式营运,第一期托养有床位60张,托养服务围绕组织关心、环境舒心、住得安心、生活开心、家属放心、社会满意的“五心一满意”打造。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的托养服务格局,让智力、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不再成为家庭的负担和累赘。帮助他们克服社会认知、参与能力以及自理能力方面的障碍,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目前中心已入住智力及重度肢体残疾人20名。
笔者来到四楼的娱乐室,刚刚入住才十天的残疾人朋友们正在看电视,见到有客来访,他们纷纷起身将我围住,从残疾人的笑容中,我能感受得到他们内心的喜悦。坐在轮椅上的胜照海拉着我的手说;共产党是我的再生父母,残联是我的家,我以前过的不叫日子,现在感觉太幸福了!说着说着,胜照海眼里已经满含泪水。胜照海,今年53岁,来自长岗镇关征街社区四组,肢体残疾二级,19岁时车祸导致残疾,一直独身一人,无人照顾生活起居,生活消极。入住托养中心以后他变了,变得健谈了,他经常到阅览室去阅读书籍、还十分关心国家大事。
“我娃的病能治好吗?”,见到我,陈金芳的母亲急切地询问。陈金芳,18岁,精神残疾一级,母女俩多年来在合马镇水田村新房组相依为命,为了能与女儿在一起,陈金芳的母亲自愿申请留在托养中心做护理工作,既照顾女儿也担任其他托养人员的护理工作,还能有一份收入。
“唱个歌吧?”,不知谁的一句提议,残疾人朋友们开心地蹦了起来,移步来到音乐舞蹈训练室,“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王玲的歌声带动着所有的残疾人,他们欢快地跳着、舞着,笔者也被他们感染着,我似乎看到了一幅欢乐图,这是党和政府,残联和残疾人共同绘就的欢乐图。王玲今年26岁,肢体残疾二级,先天性脑瘫,母亲已故,父亲年事已高,入住中心以后,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向上,主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康复训练。
根据省残联关于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建设运营的指导意见中关于运营的四类方式,结合仁怀的实际情况,经报请仁怀市人民政府同意,选择公建民营(第三方机构)方式运营管理仁怀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有着托养管理运营经验的遵义市康宁世纪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招投标进入仁怀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一个残疾人在此托养的费用标准是每月元,费用含吃穿用、康复、零花钱等,仅伙食一项每月每人元,不能不说这是高标准,所有费用由仁怀市财政包干支付。
遵义市残联副理事长吴青箐介绍,在整个遵义地区,像仁怀市这样财政全力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县区并不多见。仁怀自古是“川盐入黔、商贾云集”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仁怀经济发展迅速,财力大幅提高,在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仁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到明年年底将对没有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兜底脱贫,同时提高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让残疾人朋友充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哪些残疾人可以入住托养中心呢?仁怀市残联理事长张光萍说,入住人员为无依无靠、无法定监护人或监护人是父母,而父母年老照顾有困难和其他困难家庭但康复价值较大的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优先,目前入住的20人有17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把住入住的开关,才能确保政策惠及贫困残疾人。
贾金常,49周岁,仁怀市长岗镇堰塘坎村人。肢体残疾二级,26岁时身体不适,因家庭贫困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导致下肢瘫痪,父母年老体衰,本人独身一人无人照顾。入住本中心以后。读过初中的他在中心读书、习字,晦暗的人生变得灿烂起来。在我们即将离开托养中心时,喜爱书法的贾金常说要给我们写一幅字,身体不方便的他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一笔一划地写下“感谢政府”四个大字,这是贾金常内心的真情实感,是对党和政府好政策的由衷感激。
目前,我省在中央投资和各级财政支持下修建的托养中心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如何将托养中心运营好,真正让残疾人收益,怎么为残疾人打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园?这是摆在我省各级残联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以超常之举之思路、以勤奋扎实之作风为残疾人谋福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仁怀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我们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踏实前行,唯有如此,才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作者:梁传南
编辑:方永芬
编审:余薇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