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迎国检阜宁县全力

近年来,阜宁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强县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学有优教”工程,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和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全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

一、注重教育公平,保障学龄儿童就读机会均等

1.规范招生行为,注重入学公平

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招生中,根据“就近、免试”的原则,合理划分施教区。县教育局与各中小学校长签订责任状,严格招生程序,规范招生行为,严禁跨施教区招生和择优选拔。各义务教育学校没有以考试、测试等方式选拔新生现象。

优质普通高中定向指标生比例不断提高。在每年出台的《阜宁县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中,根据初中毕业生数、办学水平等情况,明确将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阜宁中学的招生计划名额,按比例定向分配到全县各初中学校,并且将定向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定向指标生录取公开、公平、公正;比例不断提高,年达到70%,被录取的定向指标生,收费标准与其他非定向指标生相同。

2.照顾特殊群体,确保教育公平

在《阜宁县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双置换农民随迁子女受教育的保障机制,确保随迁子女由公办学校充分吸纳,平等接受教育”。在历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文件中明确规定“保证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在公办学校都有学位,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县政府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出台《阜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年秋学期全县外来进城务工及流动人员随迁子女人,在公办学校入学率为%。

大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机制;通过聘请“五老”、“春蕾妈妈”、“彩云妈妈”和教师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建立帮教关系,真情关爱、真心帮扶;近三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39亿元,实施改善留守儿童食宿条件工程58个,涉及学校28所,新建学生宿舍5.1万平方米、学生食堂2.7万平方米,改造学生宿舍平方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食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少年宫周一至周五放学后正常开放,周六、日全天开放,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县计生、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联合实施的“中美留守儿童健康促进项目”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同时全县学习实小向阳路校区“好妈妈信箱”和沟墩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经验,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和家长们思想上的困惑及生活的困难。

切实推动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特殊教育学校硬件设施全市一流,获得年度盐城市教育现代化先进集体;鼓励具有学习能力的轻度适龄残疾儿童(视残、听残、智残)按施教区随班就读,并建立和完善相应档案。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盲聋哑智障人数为人,其中79人在特校就读,人随班就读,5名重度残疾儿童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06%。

健全扶贫助学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台账,保证贫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不因贫、因残失学,让他们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年春学期资助义务教育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人,小学每生每年生活补助0元,初中每生每年元,合计.万元。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

1.按照规定落实义务教育经费

阜宁县认真落实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强化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精神,义务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保障范围,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0.38、4.36、0.04个百分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比例超出省级规定要求,年全县征收教育税费万元,剔除上缴资金万元外,其余均用于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校舍维修、设备购置、偿还债务等。另外,在土地出让金中计提教育资金万元,均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

2.加大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投入

大力开展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十一五”期间,阜宁县启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入“十二五”,继续将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制定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方案,每年将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的项目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同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学生数变化、行政区划调整等情况,通过撤销、合并、新建等办法,改造薄弱学校,优化学校布局。近三年来,投入9.5亿元,整体迁移学校6所、新建学校6所、新建幢标准化配套用房,新建校舍合计39.4万平方米,加固改造校舍17幢、面积4.1万平方米,新建54片塑胶运动场,全部拆除D级危房。

制定向农村学校倾斜的财政投入政策。年投入多万元用于农村薄弱学校多媒体、图书、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的配置;年投入.54万元为所有农村完小、办学点更新了学桌凳、讲台、黑板和门窗;年投入.72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其中,教学仪器设备.85万元,图书.53万元,体艺器材.71万元,多媒体设备万元,计算机.67万元,安全防卫设备万元,塑胶场地.22万元,厕所改造.7万元,学桌及出新工程.04万元;农村边远地区在职教师实行每月定额补贴,调动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实施的校安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改薄工程等一系列工程中,财政通过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体彩公益金等安排的专项资金均向农村学校倾斜。

三、优化教师队伍,推进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均衡

1.实施绩效工资,提高教师福利

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各义务教育学校结合实际制订本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并运用绩效考核杠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各学校校长绩效工资由县教育局负责考核,按好、中、差三类发放;学校其他领导成员、班主任、老师由学校评审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予以公示,上报县教育局批准后发放。本着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奖勤罚懒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县教师统一实行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缴纳制度,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每年教师节期间,县政府举行庆祝活动,表彰优秀教师,组织各镇区、街道为学校、教师办一件实事,卫生部门为农村全体教师免费体检,县政府各部门结对向所有村小教师每人发慰问金元。

2.合理配备师资,建立交流制度

合理配备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针对区域结构矛盾,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和比例;针对学段结构矛盾,出台有关激励政策,鼓励初中教师到小学任教,实行小班化教学;针对学科结构矛盾,对紧缺学科教师实行定向招聘和提前招聘,对在职教师实行跨学科或转岗培训,开展了“农村音体美紧缺学科兼职转岗培训”活动。同时,为切实解决师资矛盾,应对以后的入学高峰,至年招录师范类本、专毕业生科近0人。目前所有学校师生比均达省编制标准,全县小学、初中师生比分别为1:18.3、1:9.5。

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出台阜宁县《城乡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意见》,并通过组建城区学校教育集团,成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共同体,积极探索教师和校长交流的有效途径。近几年,义务教育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职校长及新任校长全部异地交流;城区教育集团所有教师进行电脑派位交流;建立县城老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农村教师到县城学校顶岗培养等制度,促进了师资交流,提升了整体水平。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17人,达22.1%,教师交流计人,达到15.1%。

3.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建立和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近几年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达到教师工资总额的1.5%,另外,学校安排5%以上公用经费中用于教师培训,年财政预算内安排万元教师培训经费。所有新任校长一律参加校长岗位培训,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参加相应的业务进修,初中以下教师每年进修不得少于学时,凡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经过相应层次的培训进修,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目前该县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有多人次,省级培训人次,市级培训多人次,县级培训多人次。同时,校内还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邀请县内知名教师做讲座。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动态考核意见,对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加大压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教研、帮扶青年教师、承担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出台名师建设工程实施办法,着力选拔、培养和推介优秀教师群体;实施了鼓励和扶持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的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每所学校都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人,比例达14.65%。

四、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均衡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开齐开足课程。阜宁县各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并努力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工作。所有学校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上网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将日课表、作息时间表、课任老师情况等制作成班级名片,张贴在教室门前,便于学校和县教育局监督检查。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阜宁县中小学校以能力考核为导向,切实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性评估、教学“六认真”督查反馈、课外阅读指导及评价,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和指导机制,促进了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组建了两个小学共同体和四个初中共同体,同一共同体内实行统一备课、教研,捆绑考核,优化了教学教研工作,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几年全县中小学阶段学生学业合格率都在95%以上,其中年小学春学期达96.02%,初中达96.54%。

采取有力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通过各中小学减轻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的自查和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业务指导部门的联合调研督查督导,建立起课业负担监控、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学校、教师进行严肃问责处理,中小学无在校超时、教学超标、作业超量现象;各校严格按上级要求征订和使用教辅材料,无违规推荐使用现象,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均衡编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学生随机编班,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县教育局职能科室严格督查,并纳入年度办学目标考核。

不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阜宁县始终坚持把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每年组织学籍会审,每校每生逐个过堂,确保人人有着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小学巩固率%,初中巩固率99.7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在校学生年巩固率均达到97%。

2.实施阳光体育,提高学生体质

阜宁县积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各类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人人参与;抓实学生体艺“2+1”项目,定期组织现场观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校都有特色体育项目。全县每年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乒乓球和篮球等竞赛活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每年定期进行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和学校卫生检查,对一些常见病、流行病的预防工作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各学校都能根据时令特点开展卫生健康宣传,学生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阜宁县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有序组织人员培训、测试、数据汇总和上报工作,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小学合格率达97%,初中达97.2%。

赞赏

长按







































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中科
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jy/39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