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第三个回忆残疾人需要公平教育,这是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6320392.html

导读:

公平是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一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政策性补偿逐渐转变为提升与完善的过程,特殊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关怀的民心工程,有力推动了残疾人受教育权的保障和落实。经过《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一期及二期的推动,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今天的“潮涌中原40年——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系列报道推出《公平接受教育是最大的尊重》。

在郑州市奇色花福利幼儿园,记者见到了浛浛和正正。正正肢体动作不协调,记性差,注意力不集中,是个典型的“唐宝宝”。浛浛则是他在班里的搭档,无论上课还是做游戏,只要正正遇到困难,浛浛都会来帮助他完成。在郑州市奇色花福利幼儿园里,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在入园之初,都会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一个这样的小伙伴。

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梁田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游戏,让他们发现各自有自己的优势,也会有自己的不足。而你不足的地方,其他小朋友会来帮助你的。在这个过程中,健全小朋友也会看到特殊孩子需要他的帮助,这时候他就会发自内心的去愿意帮助这个群体。”

残疾孩子和健全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共同成长,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接受度越来越高,像奇色花这样的融合教育幼儿园也逐渐增多,但是在30年前,情况却远远不是这样。尽管在年施行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明确提出,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同样应当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可是很多幼儿园还是不愿意接纳残疾孩子。

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创办人蔡蕾回忆说,当年的很多健全孩子的家长排斥残疾孩子,主要原因一个是怕承担责任,一个是怕给自己的孩子带来麻烦。很多家长甚至公开表示,如果学校招收残疾孩子,他们的孩子就要退学。但蔡蕾认为,越是有人反对,越说明残疾孩子缺乏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也更应该发展融合教育。

年起,郑州市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开始招收患有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征或多重残疾的孩子,本着帮助特殊孩子获得公平受教育权的初衷,蔡蕾和她的同事们开始了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探索,帮助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建立互帮互助的伙伴关系,经过几年的探索,她们发现,这样的融合教育方式对残健孩子双方都有很大帮助。

梁田说:“对普通孩子来说,他在这里认识到了社会的多元性。对于特殊需要的孩子来说,这里的环境为他将来融入正常社会打下了基础。他在这里学会了和普通人的相处。因此,融合教育对两类儿童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影响。”

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像这样从学前阶段开始的融合教育,让残疾孩子有了充分发展自己智力、体能和才华的机会,为他们将来平等参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理念经历了从“特教为主”到“普特结合”的转变,目前,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它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融入社会,过上了有质量的生活,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探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

年,国家教育部、民政部、中残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一期)》,明确提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河南省教育厅从年起先后确立了92所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并成立了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对试点幼儿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奇色花幼儿园也被选为试点幼儿园。政府给幼儿园提供了十万块钱的经费,用于设备设施的完善。同时,还为幼儿园老师提供师资培训,以便让老师更好地进行融合教育。

从年确定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以来,河南省已经累计有多人次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而奇色花福利幼儿园累计接纳的四百多名特殊儿童中,有59名经过锻炼和培训后进入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

进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是我国现阶段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方式。年国务院颁发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要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及早让所有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入学,都能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年实施的新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应当与当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相同;必要时,其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以适当提高,这些举措都有效提升了适龄残疾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截至年底,河南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残疾青少年达人。对于因视力、听力残疾无法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适龄残疾少年,则可以就近进入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

目前全省共有所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分为盲、聋、培智三种,由于生源特殊,本着缺陷补偿和挖掘潜能并重的办学理念,这些学校主要侧重对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对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教学副校长周立新介绍说,目前学校开设有中医推拿、中西面点、平面设计、工艺美术等适合残疾学生的课程。通过这些专业的培训,学生能掌握一技之长,走入社会后也更容易适应和发展。

为了改善残疾人孩子的家庭负担,解决他们上学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在年开始实施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一期)》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而年实施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二期)》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残疾学生经费标准,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

周立新说:“学校的师生比,普通学校可能是一比十几,而我们学校是一比三,生均经费,普通学校是两千多,我们是八千多。但是学生来我们学校,很多都是免费的,比如生活费,住宿,学习用具等等,全部免费。”

政策上的支持给了残疾学子莫大的鼓励,也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探索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动力。在年的新学期到来的时候,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迎来了多位聋人新生,在迎新晚会上,这些同学向大家骄傲的展示了自己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学生陈行表示:“当时我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心里非常激动,也很高兴,在这三年的时光里,我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等三年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我将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对于残疾人朋友来说,一份大学通知书不仅意味着自己的努力,更意味着公平接受教育权利的享有。在年以前,只有长春大学一所高校面向全国招收聋生。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孟繁玲回忆说:“当年,很多残疾孩子上完高中,就意味着学习生涯结束了。所以,他们感觉没有出路了,也就缺乏学习动力。因此我感觉到像这些残疾孩子,聋孩子,他更需要更好地教育,要接受高等教育。”

从年以来,在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特殊教育院系,郑州市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此时应运而生,通过单考单招的方式招收聋生。年,河南省还在全国率先使用盲文试卷,高考的大门向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打开,这大大增强了残疾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陈行在高中时就读的郑州盲聋哑学校就根据学生面向高考和就业的不同需求进行了重新分班,并且开始改用普通学校的教材。

周立新说:“普校教材有的是不适合特殊教育的,我们就组织老师对这些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把一些难度较高,讲的比较深的,进行了二次编排,使教材内容更适合这些学生的发展。”

公平接受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助推剂,目前,河南省已经有郑州师范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三家学校开设了特殊教育院系。为提升聋人学生的受教育质量,这些高校大多采用随专业就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孟繁玲说:“随专业就读,在学校现有的专业下为聋人开设专业,是基于这种条件,我们有条件给聋人开设更多的专业,这个教学过程怎么进行,是一比一,一个专业老师配一个手语翻译。”

良好的教学环境,老师的辛勤培育,高校里浓郁的学习氛围,这些都让残疾学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据中国残联介绍,至年,共有2.89万名残疾学生通过普通高考被普通高校录取,名残疾学生通过单考单招进入高等特教学院学习,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从一个侧面说明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受到越来越好的保护,这是社会发展之幸,也是残疾人之福。(河南广播电视台《豫爱同行》曹冲)

热门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zl/55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