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一次送教上门的经历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商洛号

商洛人自己的号

一次送教上门的经历

文/蔡红旗

吃午饭时接到刘曾军副校长打来的电话,让我下午上班时和他一道去朝阳小区送教上门,一同前去的还有县局领导,嘱咐我准备一节教案。我没了心思吃饭,送教上门?我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我知道学校每年都会到湘河中学送教下乡。打开电脑查询得知,送教上门是给因为残疾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儿童上门送教,是教育扶贫的一项内容。怎么准备教案,我不知道面临的孩子是何种状况,找了一本《世界名著集》的画册和一本《看图读古诗》,到时讲个故事,再带一个小皮球,陪孩子做游戏。两点钟我到朝阳路转盘后给刘校长打电话,他让我原地等待。午后的阳光晒得身上发热,商店门口集聚着一群人打扑克牌,我心想一会儿课咋上。半小时后刘校长从朝阳小区出来,车上坐着科教体局机关工会主席吴德贵,他告诉我孩子在金福湾社区住,我们要去金福湾社区,来到城关希望小学门口,又上来三人,科教体局安稳股股长王磊,东岗社区党书华主任,城关希望小学的小胡主任。我们来到金福湾社区17号楼,社区党主任引路,到送教上门的孩子家门口,为我们开门的是一个男孩,社区主任说就是这个孩子,这是一个正常的孩子,没见有什么异常,能走路,会说话,四肢健全,为他送教?我心想。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墙角放着一台电焊机,裸露的电线散在地上,墙壁下堆得满满的做活用的工具,还有孩子玩过的篮球、足球、一辆儿童滑板车堆在杂物间。这哪里是家,像是一间简陋的工棚。卧室的床上躺着一个三十来岁的黑瘦的男人,左眼裹着纱布,右眼陷进眼眶里,见我们来了,吩咐孩子为我们拿凳子。男孩从厨房里拿出凳子,王磊同志坐在床边,仔细询问孩子的情况,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男人说话断断续续,社区主任在一旁补充着,床上躺着的是孩子爸爸,姓党,赵川人,之前一直再外打工,半年前查出是肺癌,已到晚期,扩散后左眼失明。小孩在两岁时检查智力4级残疾,今年十三岁,前几年在河南上特殊教育学校,今年秋天回商南。王磊同志问家长的有啥想法,家长说让孩子到学校去,王磊同志当即表态:“请放心,我们会让你的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国家提倡‘两不愁三保障’,对适龄孩子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今天来了解一下,听听家长的意见,还带来送教的老师。”正说着有人敲门,孩子去开门,回来时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米饭,米饭上覆盖着一层土豆丁,社区主任说是孩子妈妈送来的午饭,我一看时间快3点了,一股心酸涌上心头,当孩子端着一碗没有热气的米饭递给卧床的父亲时,我再也不忍心看到这一幕,我们怕耽误他们吃饭,离开了党家。下楼后社区主任告诉我们,孩子父母离异,妈妈带第二个孩子住在朝阳小区,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男孩分给父亲,父亲身患绝症,没有一点收入,低保申请已经递交上去,等待审批。幸福的人幸福是一样的,苦难的人各有各的苦难。不幸的人需要全社会伸出友爱之手,帮他们度过难关。我心想孩子送学校后生活有了保障,每天有4元的营养改善补助,一年有元的住宿生生活补助,还能得到学校的资助,吃饭问题可以解决,不至于像今天这样挨饿。我们有时会为一点点小事抱怨,待遇啦,职称啦,住房啦,看到身边还有比我们生活更艰难的人,我们有何理由抱怨呢?回来的路上刘校长又担心起来:“孩子送到学校,生活有保障,生病的父亲谁管?他们可是相依为命的,孩子在家能照看父亲,住校后谁照顾他父亲?”校长不只是考虑教育扶贫,还操心着家庭的贫困。事后得知,经过各方努力,先是送孩子和家长去了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家长表示不愿在此就读,要回商南上学。后来经过协调目前孩子在寄宿制小学接受教育,享受着国家各项资助,孩子上学有了着落。

敢不敢点个在看,点亮在看证明您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zl/48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