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ldquo爱耳

年3月3日是第21个全国“爱耳日”,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已历经21年,惠及全国近60%的人口,极大地普及了听力健康科学知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对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今年“爱耳日”恰逢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重要时期,我们中心将开展网络宣传活动,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为:听障儿童康复、家庭康复指导及听障儿童康复项目宣传。

听障儿童康复,坚持全面康复

一、全面康复模式是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等专项技术为支撑,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全面康复模式。二、听障儿童康复的原则:1、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期干预能够帮助听障儿童按照正常发展模式学习言语、语言,同时也可以为听障儿的情感、认知等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听障儿童涉及听力补偿(重建)、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语言教育、学前教育等诸方面,必须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由听力师、听觉言语康复教师、学前教师等组成跨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协调实施。3、坚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听障儿童的发展自然要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集体教学为听障儿童提供同龄健听儿童共性的教育需求,个别化听觉言语训练为听障儿童解决由听力障碍引起的特殊性发展需求(听力、语言、发音、沟通和认知)。

听觉口语法(AVT)和个别化针对性教学

4、坚持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5、坚持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家长是孩子的首个教师和终身教师。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家庭教育对听障儿童的言语、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家庭中的康复教学

家庭康复指导,高效康复效果

一、家庭康复中的听觉策略1、幼儿与助听设备保持适当的距离2、帮助孩子寻找声源3、使用正常的音量、语速、节奏和强度4、尽量避免孩子看到您的口型5、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人说话6、要不断的重复7、发展轮替的技巧二、家庭中营造对话情境1、为孩子设计游戏2、故意将物品放在错的地方,待孩子发现后与他讨论3、将小玩具藏在孩子的鞋子或衣服口袋中,当他发现后与他讨论或对话4、摆放餐具时,故意忘记摆放某个家庭成员的餐具5、给孩子物品时,让他进行选择,如;“你想穿哪件衣服呢?红色的还是蓝色的?”6、在看电视前,悄悄将遥控器藏起来7、将玩具或某个准备教孩子认识的物品藏在床单下面8、讨论孩子衣服上的图案或装饰9、故意完不成某事,请求孩子帮助小宝贝们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三、利用好生活中的自然情境1、户外散步2、一起游戏3、在医院4、来客人时5、超市购物6、一起看图书/画册/相册四、最后要做好日常记录用心的家长们记录下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

康复项目宣传,落实救助制度

一、康复救助范围1、康复救助对象:年龄为0-6岁(指未满7周岁),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2、康复救助对象条件:具有山西省户籍或太原市有效居住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残疾儿童监护人有康复意愿,预期合理,有康复服务适应指征,并经定点康复机构评估有康复潜力,通过康复服务可以达到功能重建或改善。二、康复救助内容和标准1、听力、智力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提供听觉言语功能训练,运动、认知、沟通及适应性训练,康复训练救助时间每年不少于10个月,救助标准为元/人/年,验收合格后拨付至康复机构。2、多重残疾儿童同一年度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残疾类别接受机构康复训练救助。三、康复救助程序1、申请:残疾儿童监护人持家庭户口本、身份证、诊断证明书或残疾人证原件,向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残联提出申请。2、审核:由康复机构将残疾儿童信息录入数据库,县级残联进行初审,市残联进行复审,审核通过后方可接受康复服务。3、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及家长支持性服务。

儿教中心优美的教学环境

儿教中心听障部师资团队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整理的一些关于听障儿童全面康复、家庭康复的小知识以及康复项目的相关信息,希望我们的家长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使我们的康复进程可以更进一步!本期编辑:杨志芸李文花

联系我们:

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

-12(办公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zl/45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