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救助标准提

人民网成都9月10日电(任重)近日,成都市政府印发《关于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到年,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救助工作格局,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

到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意见》还对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流程等进行了规定。

救助对象

救助对象为同时符合下述条件的0~15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残疾人证或区(市)县级以上残疾等级评定机构、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有康复需求,且经专业医疗康复机构明确诊断具有相应康复适应指征。其他需纳入救助范围的,按规定纳入。

救助方式为提供“康复补贴”和“送训补贴”。其中“送训补贴”对象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

各区(市)县政府(含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下同)可依据当地实际,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放宽家庭经济条件限制。

救助标准

康复补贴。用于补贴家庭(或监护人)为残疾儿童支付的康复服务费用。康复服务包括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补贴标准为:康复手术补贴每人每年最高3万元,其中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再补贴耳蜗设备费每人每套最高8万元;康复训练补贴每人每年最高3万元。需适配辅助器具的,基本型辅助器具每人最高补贴1万元、助听器每人最高补贴1.5万元、假肢安装每具最高补贴1万元,适配辅助器具后,除因康复训练或矫治需要进行动态适配外,两年内不再救助同一种辅助器具。

送训补贴。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的家庭(监护人)护送残疾儿童到定点机构接受康复训练,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元。

各区(市)县政府依据本地财力状况、残疾类别不同等实际,可适当拓展救助服务项目、提高救助最高限额标准。

救助流程

(一)对象申请。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的区(市)县残联提出救助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

(二)对象审核。区(市)县残联根据相关救助标准对救助对象的救助申请进行审核、认定,必要时可通过市级以上残联和卫生健康部门指定的医疗、康复机构作进一步诊断或康复需求评估。其中送训补贴项目的救助申请,由区(市)县残联与同级民政、扶贫部门进行相关信息比对后作出认定。

(三)救助服务。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残疾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定点康复机构。残疾儿童凭区(市)县残联核发的康复救助服务卡(转介服务卡)到选定的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康复机构的选择一般应遵循就近就便原则,确需跨地区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儿童,经户籍所在地区(市)县残联审核同意后可转介至其他地区定点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康复训练以机构训练为主,社区、居家康复为辅。定点康复机构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质量要求为救助对象提供“一人一策”的精准康复服务。

(四)费用结算。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和医疗救助后,由区(市)县残联根据残疾儿童家庭实际支出费用审核确定康复补贴金额(低于补贴最高标准的则按实际支出确定补贴金额),再由同级财政部门与定点康复机构直接结算。结算周期由区(市)县残联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送训补贴以及经区(市)县残联审核同意在非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由区(市)县残联商同级财政部门明确结算办法。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内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服务由儿童福利院承担,康复救助费用列入部门预算专门安排。

(五)效果评估。建立健全评估工作机制,做到康复效果评估与质量监督评估、常态性评估和抽测性评估相结合。有条件的区(市)县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市和区(市)县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成立残疾儿童康复专家指导组,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指导检查和效果评估,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残之家残疾人信息

政策补贴征婚交友投稿...

长按







































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zl/43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