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snapshotintractiv
很多家长和孩子对数学都有畏惧心理,以为只有天才们才能自如驾驭数学知识。其实,数学思维是一种对生活中各种规律的把握,如果一个孩子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将会对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有感知。如果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发现:这事有规律,那事也有规律,这种规律性的发现,会逐步形成和强化孩子的数学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提升对规律的敏感度呢?
顺应孩子的天性,引领他们发现规律
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数学学习中,不论代数还是几何都充满了各种规律。规律究竟是什么?从字面上来说,规律就是事物和事物之间的一种关联,这种关联是重复出现的。
图片来源:pctoffic
其实,孩子天生对规律有一种认识。人类之所以能超过所有的动物,靠的是大脑,而大脑在0~3岁就已经开始发育。孙路弘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大概13个月大的孩子早晨起来,看见姥爷还躺在床上,他就把姥爷常穿的鞋从很远的地方拿到了姥爷床前。这就说明孩子找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这双鞋和姥爷之间是存在关联的,只有那双鞋是姥爷穿的,其它都是别人穿的。
一个仅仅13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出现了对规律的意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能鼓励孩子刚萌生出的意识,或者顺着这种意识去提示他,他就会发觉出规律。
图片来源:搜狐
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并没有这种要顺应孩子天性的意识。“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说这鞋脏,你不许拿,这就是一个最消极的做法,把孩子的意识都给灭了。”当孩子开始探索的时候,爸爸妈妈约束孩子的想法和所见所闻,使他们无法体验和验证自己看到的规律,也没有机会和时间去练习,最终也就无法验证。老师和家长把既定的规律硬塞进了孩子脑海里,而非经过他们自身体验和探索。这就导致孩子见到的所有知识都是印在纸上枯燥的文字和数字,一遇到现实就完全不知所措了。
那么,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们要怎样发现并顺应孩子对规律认识的天性呢?“比如说,就以楼上楼下的门牌号码为例,你很快就会发现,如果都是这个位置,不同的楼层,它的尾号都是一样,比如、、。那么当一个人跟你说他住的时候,你就马上会知道他住13层。这种规律意识怎么培养?只有爸爸妈妈带着他去看,只有爸爸妈妈带着他坐电梯的时候去数,只有通过一层层数楼梯。”当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的时候,陪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让他自己领悟到其中的规律和奥秘,这就是顺应。
图片来源:iFuun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顺应孩子对规律的认识过程中,爸爸起到的角色更重要。这是因为爸爸和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角色定位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通常妈妈会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所以在孩子的大脑认知中,妈妈的形象在右半球,代表了感性和感情,体现为一种黏着状态和撒娇状态,而非思考。而爸爸不是这样的状态,所以在孩子的脑海中,爸爸会更擅长于思考。
当爸爸讲某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时候,孩子的专注力会更强,而不会往情感方面想。“这就是爸爸妈妈在孩子大脑中的认知位置不同。爸爸在左脑,妈妈在右脑,而左脑是逻辑思维,这是脑神经科学解剖的结果。
图片来源:QustionsandAnswrsinMRI
既然孩子天生就对规律很敏感,成人强塞是本末倒置,那么父母在孩子认识规律的过程中如何做才不是拔苗助长呢?
期待孩子开窍,父母要做3件事
1静待花开: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大脑是初期建设的园地,发现一个规律,就如同播下了一颗种子。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那些公式、定律……这些老师教的规律,都是以一种生硬的方式进入了孩子的大脑。而孩子自己悟出来的,那叫开窍。孙路弘老师说,规律需要孩子自己“悟”,“悟”和开窍是连着的。比如说,孩子鐐规淮鍨嬬櫧鐧滈搴旀敞鎰?鍖椾含鍝噷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芥渶缁欏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