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从农村走入城市,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 赣州印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实施意见
赣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全面构建“家庭尽责、源头预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意见》明确了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自觉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对监护、教育职责不到位,造成重大伤害的,要依法追究监护主体责任;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并及时向村(居)民委员会报告,不得让不满16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救助保护强制报告责任单位和个人,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疑似遭受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
公安机关是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对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疑似遭受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分类救助;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等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对情节恶劣构成虐待罪或遗弃罪的,要依法立案侦查,并依法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有爱心、责任心强的监护人。
《意见》落实了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责任。县级人民政府则要加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中心建设,确保关爱保护工作覆盖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详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支持;村(居)民委员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还要会同民政、公安、人社、教育、卫生计生、司法等有关行政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实现社会关爱帮扶时间和空间全覆盖。
《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力度。
中小学校建立健全辍学学生登记制度、辍学失学学生劝返复学制度、辍学学生书面报告制度。完善学校(幼儿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设施,力争使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都建设有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配备生活老师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建设有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的必要设施。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设施,创新关爱与教育形式,加强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在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宣传和教育方面,教育部门还要增强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自我防范意识;要加强沟通联系,督促监护人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要建立完善重点时段儿童伤害风险排查、防控、报告等制度;全面加强对寒暑假等重点时段、重点事故点和重点对象的排查,成立排查服务队,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溺水、跌伤、交通伤害、烫伤、坠落、中毒等伤害事故发生,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于都县多举措关爱留守儿童
于都是传统劳务输出大县,于都县在外务工人员共计32.7万人,16周岁以下留守儿童6.1万人,占农村儿童的25.2%。近年来,作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策源地、中国首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于都县通过建平台、实现“家门口”就业等多重关爱,为留守儿童建起一个个温暖的家。
于都县城廉溪路一栋四层楼高的小院落里绿树成荫,在这里,电脑、电视、电话、洗衣机、消毒柜、乒乓球桌、视频监控等一应俱全,还有学习辅导老师、生活老师陪伴左右。这里就是当地专门为“留守孩”开办的儿童快乐家园,在这里,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于都实验小学10岁的丁振华和11岁的丁振兴是两兄弟,由于母亲出走,父亲在外务工、年迈的爷爷没法照看孩子,两兄弟幼儿园时期便在快乐家园生活学习了。“我们在这里很好,想念家人时,就给他们打电话。”10岁的丁振华和记者聊起天来稍显腼腆,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强。
为让孩子们在这里快乐生活,每到节假日,快乐家园的老师们便带着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做米馃,一起谈心、做运动,给予孩子们家庭的关爱。为激励孩子们积极上进,快乐家园设立了奖学金,为在班级和学校中取得进步的孩子进行表彰和奖励。14年来,快乐家园共接收留守儿童多名,孩子们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成长进步,汲取爱的养分。“每到寒暑假,曾经在快乐家园生活过的孩子们都会回来看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们健康长大,成为有情有义的人,我感到很欣慰。”快乐家园负责人张雪菲告诉记者。
为给留守孩子们建一个温暖的家,于都县大力开展留守孩平台建设。截至目前,于都县建立国家级留守儿童快乐家园4个、省级妇女儿童之家12个、省级留守儿童快乐家园1个、市级留守儿童亲情家园2个、县级留守儿童亲情家园4个,乡级留守儿童亲情家园23个。这些家园均配备了必要的娱乐活动、图书阅读、亲情交流等平台,为留守儿童筑起心灵家园、生活乐园。
不久前,于都县与北京爱佑基金会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将在于都县内10个行政村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心。未来也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整合资源力度,确保到年每个村或大型社区都建立留守儿童帮扶中心。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终极目标。
5月25日晚饭后,在赢家服饰于都分公司,利村乡的钟定荣、刘玉兰夫妇正陪伴孩子玩耍,这是夫妻俩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年,深圳赢家服饰扩大发展增资在于都设厂,钟定荣、刘玉兰夫妇便跟随赢家服饰回到家乡。“当知道于都也有赢家时,我开心得不得了,在家乡能保证收入又能每天看到孩子,没有什么比这更好了。”刘玉兰告诉记者,赢家服饰为已婚员工提供了生活设施齐全的夫妻房,她9岁的儿子就在附近于都六小上学,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些孩子之所以成为留守孩,与本地的产业发展欠佳、吸引力不足不无关系。为此,于都县深挖根源,加大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园建设,引进了一批服装、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外务工农民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发生率。
赢家服饰于都分公司行政部经理肖智勇告诉记者,年,于都分公司正式投产,当时在深圳赢家服饰务工的80多名于都籍工人全部跟随赢家回到于都。
走进于都县上欧工业新区移民搬迁扶贫安置示范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和整洁干净的路面,于都工业园万顺制衣厂员工余小芬一家就住在这里。前几年,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余小芬和丈夫一起外出务工,如今他们举家搬迁到上欧工业新区,工作也在家门口解决了,“收入和原来打工差不多,更重要的是儿女都在身边,不用出远门了。”
上欧工业新区移民搬迁扶贫安置区是于都县“一园三区”工业新区主攻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园区现有企业家,用工需求量大。于都县因地制宜在园区内规划建设进城进园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并以远低于市售价格让利于民、普惠于民,确保在外务工农民工“人定产、人定心”,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村留守儿童发生率。仅年,于都县2.6万余名农民工在工业园区实现就业。
每周三下午4时30分过后,是于都长征源小学留守儿童们最期待的时刻。因为这天下午,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集结在各种兴趣小组上课。剪纸、书法、美术、舞蹈、唢呐、足球、篮球、象棋、葫芦丝、生活自理等10余个兴趣小组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时间。长征源小学副校长钟定军告诉记者,长征源小学有多名留守孩,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孩子们难免存在亲情失落等问题。为此,学校通过开展兴趣班,让孩子们学有所乐。在中秋等节日,学校还组织留守儿童一起包饺子,让他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为着力减少留守儿童失管率,于都县构建起学校、社会合力共育模式,组建了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部门工作人员牵头,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志愿者、“五老”人员跟进的专兼结合的关爱服务队伍,呵护留守儿童成长。目前,于都县各类关爱帮扶留守孩的志愿者0余人,与余名留守孩开展了“N+1”结对帮扶,让留守孩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于都县还建立了重点性问题台账管理机制,对于都县无人监护、残疾、患病、辍学、无户籍等农村留守儿童名重点对象,按照“一人一策一案”原则分类建档。同时,对名残疾、64名患病的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家庭经济情况评估,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提供生活、医疗、康复帮助。
如今,在社会各种力量的温暖帮助下,于都县已形成了长征源小学、车溪朱坑小学、贡江镇红峰、梓山潭头等各具特色关爱保护示范样板,涌现了在全国率先提出留守儿童课题的刘庆祥、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给留守儿童教书法的83岁老人刘长发,以及长征源小学的“红娃”、义工联、青年志愿者协会、“关爱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等团体,释放出关爱服务的正能量,受到老百姓的点赞。
赣州市举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现场观摩会
5月16日上午,赣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现场观摩会在云石山乡丰垅村举行,赣州市民政局组织18县市(区)民政系统人员共50余人观摩了丰垅村留守儿童之家,了解了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实地查看了留守儿童之家功能区的建设。大家一致认为,丰垅村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云石山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围绕“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安心创业”的目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强化功能布局,规划阅览室、感恩室、亲情联络室、心理咨询室、辅导室、户外活动区等;构建了“五个一批”结对机制,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批、连心队员真情温暖一批、五老人员关爱抚慰一批、学校教师教育引导一批、爱心人士捐资帮助一批;对云石山乡多名留守儿童启动了党员干部结对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爱意,身心得到健康地成长。同时,结合留守儿童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举办读书节及一系列文体活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定期开展心理问题疏导等等,用心筑牢留守儿童成长阶梯。
组织公益捐赠倾情奉献爱心
章贡区妇联走进留守儿童之家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活动合照。图片来源:中国江西网
5月27日,章贡区妇联联合赣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康怡教育机构的老师们来到了章贡区“正气留守儿童之家”,大家带着满满的爱心展开了一场“欢乐魔法气球”和“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捐赠书籍活动。
章贡区妇联副主席李六英和康怡教育的老师们带领学生们开展了一场欢乐的手工课活动。现场教给孩子们关于如何制作“魔法气球小动物”,大家在热闹的氛围中愉快的玩耍,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了学习与快乐。
此次活动还为孩子们送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据悉,章贡区妇联自发起爱心捐赠书籍以来,受到了章贡区各级机关部门及社会组织的踊跃参与,此次筹集到余册,内容包括儿童国学、经典名著、国内国外获奖小说等优秀书目,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江西理工大学为留守儿童中心搭建图书角
近日,江西赣县沙地留守儿童中心的小朋友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该留守儿童中心第一个图书角建立起来了。余册图书陆续送往这个白墙黛瓦的院落。原来,这余册图书是由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图书公益募捐”志愿活动所募捐到的书籍。
据相关数据显示,江西省是全国留守儿童最多的省份约万,而赣州市就有近45万留守儿童,沙地留守儿童中心的近名留守儿童只是一个缩影。“那里的近名孩子年龄在4-16岁不等,但是只有一个老师教授课程,生活和学习条件都非常恶劣,虽然我们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去那里支教,但是力量还是十分有限,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让寝室里尘封已久的书籍在山区孩子手中发挥更大作用。”活动负责人吴仰琪说到。
孩子们看到志愿者们搬来的图书都激动不已,在老师和志愿者的组织下依次上前领取自己想看的图书,并坐在开辟出来的这个小教室安静的看了起来,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也很认真的向哥哥姐姐请教。每本书的扉页上都贴着捐赠者的暖心话语,一本《小王子》的扉页上写到“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所以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沙地留守儿童中心12岁的媛媛拿着自己期盼已久的《三国演义》兴奋地翻阅起来。“大哥哥大姐姐不仅经常来教我们写作业玩游戏,还给我们带来了喜欢的书,这本书我喜欢很久了,很感谢大哥哥大姐姐,我也一定要像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据悉,此次图书募捐活动为期一个星期。活动期间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喜欢的科普书、经典文学名著、童话画册等捐赠出来,一些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更是将自己不要的专业书籍卖给二手书店换取这些小朋友喜欢的读物。此次活动共募得图书余册,志愿者将图书分两批寄往江西沙地留守儿童中心和江西崇义村崇义小学。
赣州市审计局积极组织开展向留守儿童捐书活动
活动合照。图片来源:赣州文明网
近日,赣州市审计局副局长赖欣同志带队,来到精准扶贫点于都县禾丰镇黄泥小学开展向留守儿童捐书活动。
赣州市审计局为孩子准备了世界名著、书包还有笔和记录本,希望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能记录精彩的读书笔记,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把阅读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份关爱,更重要的是以此建起与精准扶贫点留守儿童沟通的桥梁,用这份爱心,让留守儿童的心灵不再空虚,用温暖点燃明天的光明。此项活动惠及了十几位孩童,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开展多彩活动畅享精彩童年
江西理工大学志愿者牵手留守儿童共制微笑墙
近日,江西理工大学的志愿者们来到赣州市天使儿童村,牵手留守儿童,与他们共同绘制“微笑墙”,宣讲心理健康小知识。
“红色的手印,黄色的手印,蓝色的手印,我还喜欢绿色的,哈哈,你的衣服上有涂料”活动中心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笑声。
“戴好手套,保护好自己的衣服哦!要像大哥哥这样,把手套戴好,将手放进颜料盘,充分涂抹,再将手印拍在喷绘布上哦。”志愿者们讲解结束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在活动中心绘出属于自己的“微笑墙”,印下童时最美的手印。
不一会儿的功夫,“微笑墙”上便充满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青春色彩,各种颜色的笑脸在喷绘布上绽放,映衬的还有孩子们灿烂的笑容。部分绘制完的孩子拉着志愿者的手,吵着嚷着展示自己的成果。他们有的将多种颜料配合在一起,组成七彩手印;有的则用手印在“微笑墙”上画上大大的笑脸。
“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是现今社会的一个大问题,这些孩子平时和父母接触的机会少,缺少关爱。希望我们的到来可以充实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忘记烦恼,认识到微笑触手可及,在生活中不忘微笑。”活动发起人吴芸翠充满希望地说到。
志愿者们还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有趣的心理知识健康课。在课上,他们与孩子们一起练习微笑,露出标准的“八颗牙齿”。在做心理知识趣味问答时,孩子们从开始的腼腆、害怕到最后的大胆提问,灿烂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
“哥哥姐姐们上课精彩极了,心理知识世界真好玩儿呢,我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心理健康医生,如果身边有人不开心了,我就像哥哥姐姐们那样帮助他们。”二年级的林崇军鼓起勇气告诉志愿者。
“自年建立儿童村以来,孩子们的健康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今天,理工学子带来的心理知识,填补了心理教育的空缺。以后我要多为他们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儿童村负责人顾叔高兴地说道。
赣州公交公司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绘织多彩六一”活动
活动现场。图片来源:赣州文明网
近日,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绘织多彩六一”联欢活动。
5月28日上午,赣州公交总公司出租车分公司副经理薛贤良带队,乘坐总公司旅游大巴前往南康康和园接来20多名康和园的孩子们,与公司全体管理人员于一楼职工活动室一同联欢。
为顺利开展此次活动,出租车公司全体管理人员26日开始精心为康和园的孩子们亲手准备了粽子、薯条、蛋挞等食物,布置活动会场,购买节日礼物。28日当天,康和园的孩子们到达后,公司先为孩子们送上了亲手准备的粽子、蛋挞等各类食物,随后组织孩子们参与趣味小游戏。中午时分,全体管理人员与孩子们一同共进午餐。午餐完毕后,公司为康和园的孩子们送上了精美的礼物,在愉悦欢乐的氛围中,此次“关爱留守儿童、绘织多彩六一”联欢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此次活动,公司由衷地祝愿孩子们节日快乐,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公交出租大家庭的温暖,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帮扶下,康何园的孩子们能够不再孤单,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健康快乐、充满阳光。
赣州开启“关爱留守儿童点亮山区孩子微心愿”行动
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客家新闻网
近日,赣县区编委办携手赣州市慈善会、社会爱心人士在沙地镇龙源小学开启“关爱留守儿童,点亮山区孩子微心愿”行动。
活动现场,爱心人士将玩具、书包、图书等心愿礼物一一发到留守儿童的手中,并现场为“爱心书屋”揭牌。此外,爱心人士还为学校学生献上精彩的文艺节目,给孩子们带去欢声笑语,传递爱心正能量。
据了解,活动意在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的“微心愿”认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安远县举行“让爱充满阳光”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晚会
5月21日,安远县在采茶戏大剧院举行“让爱充满阳光”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晚会。安远县委副书记何清平出席晚会。
演出在开场舞《快乐花园》中拉开了帷幕,《玩具畅想曲》、《可爱娃娃》、《妈妈的味道》、《空巢的孩子》等节目,充分突出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精彩的节目为现场观众送去了温暖和欢乐。活动也受到了社会人士的欢迎和好评,对于唤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 观众钟梓滢:“很精彩,然后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空巢孩子》,看着这个节目,我自己都留下了眼泪,因为那时候我感受到自己很少陪自己的孩子。我也希望身边那些比较忙或者在外地的爸爸妈妈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自己的孩子。”
观众李长红:“(我觉得)除了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之外,还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去关心这些留守儿童,让这些儿童能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下感受到更多关怀,更多的爱。”
晚会上,安远县委副书记何清平还为19名留守儿童颁发了微心愿礼物。
据了解,本次晚会是由共青团安远县委主办,安远县舞之恋舞蹈培训中心承办。旨在通过晚会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爱心,在全社会引领关爱留守儿童的风尚,营造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留守儿童是中国现阶段中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各界的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白殿疯不治 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