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有何重大

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将全面实施残疾儿童救助制度,规定凡是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都可以接受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治疗。而此制度在“国庆节”10月1日起全面实施。在此之后,山东、甘肃、重庆等各省市纷纷落实并制定了残疾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今后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意见制定的意义

从制度层面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十八大以来,残疾儿童康复被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通过实施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和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等抢救性康复项目,全国有60余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状况显著改善。出台专门的残疾儿童救助制度,进一步明确救助对象、救助流程和救助责任制,既是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也是坚守为民初心和使命的务实实践。

搞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残疾儿童康复保障制度不健全、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得不到及时康复以及残疾儿童家庭因残致贫、陷入困境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的现实国情,将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残疾儿童和残疾孤儿等作为主要救助对象,将现有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不到的服务内容作为主要救助内容,充分体现精准扶贫。

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儿童期是残疾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对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推动残疾儿童康复事业不断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为残疾儿童托起健康梦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更重视康复服务建设。康复是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儿童康复,这是生命的重建。早一天得到康复,生命就会多一分希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也十分迫切,康复辅助器具和技术手段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替代失去的部分功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我国儿童康复的现状

1.残疾儿童数量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共有万残疾儿童(0-14岁),占所有残疾人数量的5.8%,占所有儿童数量的2.66%,其中0-6岁残疾儿童有.5万,并且以每年近20万数量递增。

2.康复机构收治疾病种类

儿童康复的病种主要包括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先天遗传性疾病、颅脑损伤、骨折、癫痫等。其中我国脑性瘫痪发病率为0.2%,每年新增病例约达4万。在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发病率0.3%,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高达3-9%。

3.防治情况

康复机构收治病种第一位的脑性瘫痪,及时发现和诊治的占79.67%,还有19.93%不能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4.康复训练场所

儿童康复训练场所主要分为集中式康复(医院康复、机构康复、学校康复)、社区康复和集中式康复为主,社区辅助三种形式,目前仍是以集中式康复为主。

我国儿童康复服务主要分为四种途径:医院康复、机构康复、学校康复、社区康复。医院康复和机构康复为主,主要包括: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医院,社区康复中心、残联系统及民政系统的儿童康复中心或机构,各类非公立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等,这其中社区康复相对较薄弱。

5.儿童康复队伍状况

儿童康复医生(年)

来源:康复医学29.37%

学历:本科与研究生各占约50%

职称:高、中、低职称各占1/3

儿童康复治疗师(年)

来源:康复治疗与非治疗专业各占50%

学历:70%专科30%本科1.6%研究生

年龄:80后和90后90%

残疾儿童救助亟需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讲,目前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救助的范围问题;二是经济保障依然存在问题;三是康复人才队伍的培养的问题。

一是救助的范围、内容和水平。

过去做残障儿童康复救助,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绝大部分都限定在福利机构内的儿童。从不是所有机构的孩子都能得到救助,到所有机构内的孩子得到救助,再到某些地方把救助范围扩大到机构外进行,特别是针对孤儿。《意见》出台后,服务的范围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但在扩大后如何做到精准服务,如何保证服务内容和质量,这是继续解决的问题。

二是经济保障依然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县级政府可根据自身财政情况而定。中央财政会做一些转移支付,但是对于某些地方政府,特别是财政收入较少的地方而言,这笔拿不出钱来该怎么办?这就有可能导致救助范围缩小,康复服务质量水平下降。而国家在这方面的具体政策未曾出台,这部分的财政支出该如何保障依然是一大问题。

三是康复救助机构的水平,包括专业人员素质

现在,在县级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级政府,需要大量专业的康复治疗机构以及康复治疗人才,不仅是残障儿童康复,这也是整个康复行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意见”中也提到要发展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在基层医疗中能够配备专业人员、机构、经费去救助残疾儿童,才有可能让这些孩子得到比较好的康复。虽然“‘意见’强调了解决部分残疾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没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康复,以及残疾儿童家庭因残致而贫困等问题,我,但针对相关风险预防的制度建设上还有所欠缺,这是今后残障儿童康复工作需要努力的一方面。

如何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

1.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残疾儿童是康复需求最为迫切、康复价值最为宝贵的重点群体。整合现有医疗康复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医疗康复机构发展,不断扩大康复救助覆盖面,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2.康复机构要不断提升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水平。帮助残疾儿童提高生活质量,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3、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均衡分配康复资源。各地区、各系统康复服务均衡发展,加强社区康复服务建设,同时完善转诊服务,使康复服务合理、高效的完成;

4、加强人才培养、学术技术的交流与协作,实现全面康复。

赞赏

长按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jz/38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