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特约撰稿人:老林子
公卫推行的时间也不短了,国家也在不停的改革,按理说,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可到如今,基层大夫忙的焦头烂额怨声载道,上级的领导也为基层工作感到头痛,更加严重的,就是公共卫生工作掺杂水分众所周知,为什么会这样?笔者想说几句实话:
表格太多,太过繁琐基层大夫普遍学历不高,年纪偏大,能勉强操作电脑已经不容易了,可如今公卫的各种表格满天飞,林林总总下来百十种表格。
这么搞下来,基层的大夫不但要会电脑,会做表格,会做账目,还要会统计,加上纸质版和电子版相对照,这些下来莫说村里的老村医,就是年轻的大夫也吃不消。
任务太重重点人群的高糖残疾人精神障碍者,一年四次随访,还有老年人的体检,孕产妇以及儿童的体检,这些工作已经不少了,做真做实的情况下,每个季度最少得一个月要停诊,专门做这些。
现在又要加上本来应该属民政的扶贫残疾人康复,还有上边时不时布置的任务,林林总总下来,基层大夫必须要全天候地做公卫,经常白天忙医疗,晚上做公卫。就这样一人劈成三瓣也忙不完。
朝令夕改其实做公卫也不怕忙,无非辛苦点罢了,可怕就怕指令朝令夕改,辛辛苦苦地熬夜做好工作,领导一句话下来,得,又得重新做。又得耽误好几天的功夫,重新再来。
检查多按理说做公卫,挣了国家的钱,上边检查是理所应当,可繁琐的公卫怎么可能做得尽善尽美?百十种表格,各种要求,哪个能记得那么清楚?而且检查前,又要做准备,熬夜找不足,生怕检查出来错误,把本就不多的公卫款又扣了。
百姓们不配合公共卫生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在老百姓看来,着实有点鸡肋,因为除了每年四次免费测血压测血糖,老年人免费体检外,没感受到什么实际用处。
就拿测血压来说,就是不做公卫的诊所卫生室,测血压也不要钱啊。
测血糖其实也就是四五块钱的事,老百姓真的不在乎,至于六十五岁的体检,老年人岁数大,集中两天让他们做体检,又是排队,又是挨饿,再碰上体检中一体机出点故障,老年人体力上根本就承受不住。
当然,定期体检确实可以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但老百姓无法感受到看得到摸得着的好处是现实,自然不愿意配合工作,这使得公卫工作无法真正融入百姓的生活。
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其实在我看来,没有做不好的公卫,只有与公卫不成正比的待遇,为什么频频出现档案造假,要我看来,其实就是收入太低的原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村医在被繁重的公卫牵扯大部分精力的时候,相对医疗上的精力就会减少,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可从收入上来说,村医恰恰是靠着诊疗来维持生存,这样的结果导致如果村医全力做公卫,温饱都不够。
毕竟每年两三万的公卫费用,别说小康,就是养家糊口,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所以,为了生活,村医必须重医疗轻公卫。相对的,公卫上难免就要造假了。
其实如果要改变如今的情况,也很简单。
第一,精简表格与任务
儿童、孕产妇这些东西,其实完全可以分离出去,或是交给现在卫生院专门负责的大夫,或者交给村里的计生专干。老年人中的体质辨识中医药指导等,其实都可以去掉。另外将纸质表格直接做成电子版,又环保又经济。
第二,政策统一
减少各种会议报告,尽量不要朝令夕改。让村医不要白白的做无用功。
第三,糖尿病高血压精确指导
国外的家庭医生,工资是商业保险公司发的,服务病人越多,工资越高,医院的大夫争得还多。
而我们国内的投入是有限的,并且每年四次的随访更多偏向于形式化,对于基层的大夫又不能增加收入,相当于成了大夫的义务劳动,所以基层大夫动力不足。
想要大夫有动力,其实允许合理收费,上门服务,国家推行免费药物计划,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免费治疗。
基层大夫每服务一人,就拨款给大夫,这样来说,基层推行起来或许会容易些。基层大夫动力也更足。
第四,诊疗与公卫双重
作为基层的网底,如果大夫都忙着做公卫,老百姓找不到大夫,网底岂不是破了?所以,公卫稍微松松,医疗并重,才是保基层的根本。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个人看法,可能不是很专业,但也是多年在基层做公卫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实实在在的经验。无论如何改革,如果基层医生的积极性不高,政策再好,推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