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常常被家长忽视,儿童时期生理心理快速发育,大脑结构和相关功能正在完善,大脑缺乏对自主神经和情绪的有效调节,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导致心理疾病,残疾儿童有着敏感和脆弱的心理世界,生活更坎坷,因此他们出现心理障碍的概率非常高。
正常儿童的心理变化
婴儿时期:婴儿的思维是一种低级的,思维一般都是不随意的。随着发育婴儿的情绪进一步分化,社会情感增多,会感到害羞,同情,嫉妒
幼儿时期:幼儿时期可以很好的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丰富,但缺乏控制。3-4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高峰,会与成人对抗,不合作的行为。5岁时就有了稳定的性别角色,性格逐渐形成,但尚未定型,所以幼儿时期身心健康将影响人的一生。
童年期:童年时期高级的社会情感会有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理智,荣誉感,团结,道德等方面。
残疾儿童心理特征
智能:因为肢体的残疾导致活动受限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生活环境局限,与外人接触少,交流少从而影响脑功能的发育。
知觉与认知:脑瘫儿童对图形形态的辨别,方向知觉,地形知觉与正常儿童相比会有一定的劣势。同样图形的分解和组合,整体和部分的位置关系的认知都会明显滞后。
运动和行为:残疾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期待不到正常的发育顺序,例如脑瘫儿童在相应发育时期内不能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些动作在心理学角度看作是人的有意识的意图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肢体残疾儿童会导致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自身形象:很多脑瘫儿童不能区分自己身体的前后,左右和大小,对残疾的肢体仍感觉到其存在,但不能认可残疾的现实,从而导致各种心理冲突。
影响残疾儿童心理的因素
人格因素:残疾儿童可能出现情趣不稳定,对刺激会有强烈的情感反应。情绪容易紧张,一旦愿望没实现,容易产生愤怒,敌对,羞愧等情绪
社会因素:患有慢性疾病的孩子常有一种被社会遗弃的孤立感,会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感到不安。在家庭环境中来自亲戚朋友的额歧视有时会有强烈的罪恶感,因此常出现自我为中心,以及自主性和社会性明显欠缺的倾向。
长期康复治疗的影响:由于长期住院康复治疗,导致活动性缺乏,反应能力下降,人际关系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差。
家长对残疾儿童的态度
接受儿童残疾,给予白癜风危害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