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呵护孤残儿童成长云南网

青草碧树、阳光充足,户外绿植和大型玩具相映成趣。配套齐全、功能突出,室内布局和教学设施科学合理。这里是曲靖市儿童福利院,也是孤弃儿童的家。孤弃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无助的特殊群体,是急需被社会关爱和帮助的一个群体。多年来,曲靖市儿童福利院职工们坚守着“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工作初心,用大爱呵护着孤残儿童,为孩子们营造起温馨的家园。 精细化养育让孤弃儿童回归家庭俗话说,心中没有老百姓,就做不好民政工作;没有爱心和责任心,就做不好儿童福利工作。“停电的时候,大家点上蜡烛,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到深夜;孩子们头发长了,找不到理发的师傅,大家自己动手学着给孩子们剪头发……”曲靖市儿童福利院院长王明辉介绍,儿童福利院承担着全市弃婴、弃童和孤儿的收养、救治、康复、心理辅导、早期教育及家庭送养等孤残儿童保障任务。在年建院之初,院内设施设备异常简陋,为了让第一批收养孤弃儿童尽快适应院里环境,职工们克服困难,承担起了精细化养育、让孤弃儿童回归家庭的重担。养育工作是儿童福利机构的基础性工作,职工们以“爱心、耐心、细心、良心、安心、责任心和放心”的“七心”服务标准,根据院内儿童健康状况和个体能力差异、性别、年龄等进行精细化养育。在幼儿起居室里,福利院的职工正在给孩子们换洗衣物。王明辉告诉记者,在日常基础护理中,福利院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合理配餐,科学喂养,保证个人健康及成长环境干净、卫生,注重养育过程中与孩子情感的培养和互动。“如果天气好的话,这些被子都要拿到院子里面晒。”王明辉指了指孩子们的小床说道。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是残疾孩子,绝大部分孩子没有机会到社区学校上学。为了“不放弃一个孩子”,经过院里多方协调,与北京春晖博爱基金会合作,引进先进的理念,创建了没有歧视、只有接纳的婴幼儿班、学能班和青少年班的小班养教模式。让每一位孤残儿童,不论残疾程度轻重,都有机会参与适龄、适合的康复教育抚育活动,使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肢体运动、生活自理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   亲情式呵护让孤弃儿童感受温暖曲靖市儿童福利院里所有的女职工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妈妈”。“妈妈”是这些孩子们的守护者和领路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让生活在福利院内的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呵护,福利院的女职工们全天候   主动性救助为困境儿童提供保障如何为困境儿童提供保障?曲靖市福利院通过探索困境儿童替代监护模式,主动及时救助正在遭受精神和肉体侵害的困境儿童,让困境儿童回归儿童福利院这个“大家庭”。在福利院挂钩扶贫点会泽县老厂乡茶花箐村,职工们多次入户到贫困户家庭中了解情况,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通过摸底排查,发现何选彬、何选能等6名会泽县茶花箐村的特困家庭孩子因自身残疾和孩子残疾等原因,一直处于无力抚养无人监管状态。大家多方奔走,克服困难,将孩子们接到院内养育。在新家生活了一年之后的6名儿童,很快适应了学习、生活,享受到了和同龄人一样的幸福童年,这一举措,有效发挥了民政保障民生的兜底作用。年8月,当得知麒麟区东山镇水井村委会6岁的赵土涵被其继父殴打、虐待,长期缺乏基本生活照料,精神和肉体正遭受侵害,福利院的职工们马上赶往事发地,及时将身心严重受创的小土涵接入院内养育,并会同妇联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撤销其母亲及继父的监护权,判决由曲靖市儿童福利院担任他的法定监护人。通过福利院近三年的精心养育,原本身体伤痕累累,精神懦弱胆小的小土涵现在活泼好学、身体健康,和院里其他学龄儿童一起就读于曲靖市阳光小学。此外,福利院还先后替代监护因羁押、服刑人员子女17名,让他们和院内收养的孤弃儿童享受同样的亲情抚育、医疗康复和义务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多年来,曲靖市儿童福利院植根于民政事业第一线,用心血和汗水为孤残儿童构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先后荣获了基层先进党组织、“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有效发挥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云南网记者常旭辉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hl/101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