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彭水自治县教委供图
人民网重庆6月9日电“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学校发展、学生全面成长相结合,真扶贫、扶真贫,切实解决贫困户子女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群众对教育的认可度。”近日,彭水自治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付美兵在署名文章《守望青山绿水铺平山里娃求学之路》中谈到。
付美兵表示,彭水自治县委、县政府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和失学辍学动态监测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学上、上得起学。经核查,全县6-16周岁适龄学龄儿童少年共计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人),无一人失学辍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在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方面,付美兵提到,彭水县教委采取协同基层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学籍系统大数据比对等方式,核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信息,全面掌握辖区内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在县内外入学就读情况,建立并适时更新台账信息,建立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加强家校联系,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胡虹、叶泽阳)
彭水县朗溪乡中心校校园环境。彭水自治县教委供图
以下为文章全文:
守望绿水青山铺平山里娃求学之路
付美兵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育脱贫攻坚的核心目标,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保证。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东南方,年以前属国家贫困县,境内山高水深,全县10余万适龄学生分布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不让适龄儿童因贫困、因残疾失学辍学,彭水自治县委、县政府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和失学辍学动态监测机制,以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为措施,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学上、上得起学,经核查,全县6-16周岁适龄学龄儿童少年共计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人),无一人失学辍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按照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一条线;县教委、学校、班级一条线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失学辍学儿童即时有人劝返,确保劝返工作不漏户,不漏人。彭水县教委采取协同各乡镇(街道)及相关村社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学籍系统大数据比对等方式,进一步核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信息,全面掌握辖区内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在县内外入学就读情况,建立并适时更新台账信息,对登记遗漏的进行补录,建立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加强家校联系,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对劝返无效的由司法机关发放《劝返复学通知书》,采取行政措施让其入学复学;对适龄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及时完善相关手续。
年9月27日,绍庆街道下岩西小学在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入户核查工作中,发现该校毕业学生彭某本应在彭水第一中学就读,但该生实际已辍学。得知这一情况后,该校立即安排彭小卫老师负责该生的劝返复学工作。彭小卫老师了解到,年暑假,彭某已随父母外出浙江省,期间,彭某向家长表达不愿到彭水第一中学读书的想法,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只是一时的冲动,没有过多理会,已未进行沟通交流。年8月底,秋季报名入学时间临近,彭某仍然没有返校读书的愿望,在家长再三询问之下,才知道彭某本身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眼看报名时间已过,家长就想,干脆让孩子休息一年,待来年再说。彭小卫老师对彭某同学开展劝返复学工作,多次劝说下,彭某同学终于愿意到绍庆街道下岩西小学就读八年级,并承诺国庆后到校报到学习。10月8日,该生按时到校后,下岩西小学校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多次与她谈心交心、思想交流,给她讲读书的好处等,鼓励她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辜负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她的期望。返校后,彭某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并在年秋季期末考试中,获得了总分的好成绩。
县教委在实施“控辍保学”过程中,为了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特别是针对残障儿童,提出了“一人一案”的工作措施。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分类实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工作,一是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实行随班就读;二是对患有严重生理缺陷,但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三是对重度残疾、无法到校接受教育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由户籍所在辖区学校建立学籍、安排教师送教上门;四是对完全无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如意识消失、植物状态、一级极重度智能损伤、各种活动均受限制而卧床等,医院证明或残疾鉴定机构鉴定,由法定监护人申请,乡镇(街道)审核后,到县教委根据实际情况办理缓学手续。年,全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共计人,其中办理缓学10人、休学43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人、实施送教上门人,做到了“送教上门”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并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个学时,全年不少于80学时的工作要求。
县教委统筹整合各类资助项目,县教委、各乡镇(街道)及学校与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残联等部门数据进行比对核查,分类建立贫困学生台账,高度 县教委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学校发展、学生全面成长相结合,真扶贫、扶真贫,切实解决贫困户子女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群众对教育的认可度。持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少年“大家访”和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持续开展教师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千师访学”活动,教师每期实地走访所任班级学生达%。
(责编:陈琦、张祎)
转载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