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案小兰(化名)为例
文/重庆仁怀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文书燕
一、背景
脑瘫是我国儿童肢体残疾最常见、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脑瘫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脑瘫尚未被纳入我国的大病医疗保障救助范围。对于脑瘫儿童的救助,除了主要靠家庭承担,政府临时救济外,社会上许多公益、慈善组织也针对他们开展了许多慈善救助服务活动,但大都属于紧急性,物质性的救助,忽视了脑瘫儿童和家庭的身心全面发展。
本文以年重庆市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项目,重庆仁怀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的“心之港湾”脑瘫儿康复支持俱乐部项目为例,选取俱乐部服务的脑瘫儿童个体为研究对象,呈现我机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脑瘫儿童服务的3N模式。社会工作介入脑瘫儿童服务的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方法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即社会组织的这种服务模式在能够满足脑瘫儿童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也能够有针对性的为他们提供心理、精神以及其他方面等多元的服务,这既是对现有福利组织对脑瘫儿童救助服务的一种补充,更是对脑瘫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对于提升我国残障人士领域社会工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项目概述
“GET发展模式”Group特定群体,Emotion情绪,Trainting训练,模式即个体获得持续的康复训练,家长获得康复训练技术,朋辈支持系统获得相互的情绪支持。
“心之港湾”脑瘫儿康复支持俱乐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