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特殊儿童
01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孤独症(自闭症)儿童专用来指社交、情绪及语言发展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尽管这类病人为数不多,但受到了大量学者及其他人的注意。这种病人往往对人、对社会毫无兴趣。他们通常避免与人交换眼神,而对无生命的玩具或物体则十分喜爱。例如,他们可以一连玩几个钟头的转轮或其他机动玩具。此外,他们要求周围环境必须保持原样,不可随意变动。所有这些生活方式最后形成惯例,绝不能轻易变动。如果环境稍有变化,日常惯例稍被打乱,都能招致孤独症儿童受惊不已。尽管这些儿童通常在智力测试中成绩低于正常儿童,但是偶尔也有“绝技”,其能力高于一般水平。这些技能通常比较单一,例如,画画儿、弹钢琴,或一字不落的背诵等,而其他方面则低于一般人。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及交际问题十分突出。虽然孤独症儿童的口齿一般都较清楚,但他们的语言往往是说些不符合上下文的背诵出的短语及句子。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完整,没有创造性,即使是孤独症儿童与自己表达的话,通常也没有什么交际价值。
孤独症病人通常有四个特点:
1、不能与他人交流,这里包括眼睛的交流等。
2、周围环境必须保持原样,行为必须规律化,稍有变化即可导致儿童的精神失常;
3、语言能力很差,这包括异常缓慢的语言发展,以及缺乏创造性的语言表达;
4、这种类型的病症常在两岁半以前就可确诊。
以上最后一条标准是用来区别孤独症病人与儿童精神分裂症这两种病症的关键。孤独症通常在儿童早期就有,而精神分裂症则在稍后才出现。孤独症的发病率为1%~2%。男女比例为4:1。
语言失常的程度往往是测定孤独症病症严重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最近几十年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受到很大的重视。
“
Caringforspecialchildren
”02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一般说来,多数孤独症儿童的语音都较清晰。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这种儿的语音发展的系统研究仍然为数不多。有研究表明,尽管孤独症儿童的语音发展较正常儿童差,但他们的语音错误非常类似。但这类儿童的语调获得则呈现出个完全不同的情形。有很多非正式的随笔记录曾提到,尽管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让人听懂,但是这种语言往往缺乏日常生活中人们应用的语调及重音。通常语音、语调、重音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句子的语法关系,而且也表达说话人的感觉及情绪,孤独症儿童恰恰缺乏这一方面的表达能力及发展。这一事实也只说明孤独症儿童是精神受影响而引起的。
“
Caringforspecialchildren
”03孤独症儿童语法发展独症儿童的语法发展较其他儿童缓慢,但过程很相似。研究者观察孤独儿童的语法特点,方法是通过比较三组智力年龄相同的孤独症、弱智及正常儿童。孤独症语言发展最终只能达到语困症儿童6岁、正常儿童3岁半的水平。但是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结构与其他两组儿童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结构虽然发展缓慢,但仍像正常儿童的发展那样是有规律的。
孤独症儿童的语法结构的最大障碍是这些儿童语言中的重复性。这种重复性可以分两种,一种为“即时性重复”,即儿童听到句子后马上一字一字地重复另一种为“延续性重复”,即儿童可能重复以前听到过的词与句,例如,电视中听到的一句话。通常孤独症儿童的这两种话语重复所出现的场合均不合体。
孤独症儿童的重复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重复的话并没有具体的针对性,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与他人交流。但是,也有研究证实孤独症儿童运用重复表达思想。
孤独症儿童的句法发展造成很大障碍。当这类儿童能在特定环境中用较为复杂的句子表达时,很难确定这是灵活运用语法规则的产物,还是一个未加分析的整体单位机械地在某种场合的运用。如果孤独症儿童的平均句长为5,其重复语言占18%。如果平均句长高于5,重复语言的比例也降到8%。
“Caringforspecialchildren
”04孤独症儿童语义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义较语法及语音发展不同,这方面的发展较正常儿童低得多。孤独症儿童对语义关系的应用较正常儿童要有限得多。此外,语义关系出现的顺序也与正常儿童不尽相同。孤独症儿童很少利用语义关系来理解语言。例如,“女孩给婴孩喂饭”,“婴孩给女孩喂饭”,这两句话,孤独症儿童很难运用两个句子的语义特点分辨出意义差别及语义错误。虽然孤独症儿童在语义方面远不如正常儿童或弱智儿童,有趣的是他们的分辨语序的能力则超过他们。
“Caringforspecialchildren
”05孤独症儿童语用发展孤独症儿童应该在语用发展方面问题最大,因为语用能力与社会交际联系最紧。最近有一些研究比较了孤独症儿童与弱智儿童的语用能力,一致认为孤独症儿童的语用能力一般较语言困难儿童差得多还有一些研究比较了孤独症、正常儿童及语困症儿童,发现孤独症儿童通常对语言以及交际没有兴趣,很少自发地与别人交谈,他们谈话时也很少运用手势。
孤独症儿童的语用问题:
1.不能区分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
2.不能正确使用对话规则表示客气;
3.不能区分新旧信息以致错用不同人称代词。除了混淆交际对象以外,孤独症儿童还常常将他们语言中的“我”与“你”混淆。这种代词“他”与“她”也常与“你”混淆。这种代词混用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孤独症儿童常常做无上下文的重复,一方面也是由于这类儿童没有能力分辨会话中的各种角色及功能。
另外,孤独症儿童的疑问句语用功能较弱,缺乏交际能力。这是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基本语言能力发展远远迟于正常儿童的发展导致了交际能力的缺乏。他们对社交往来毫无兴趣以致试图逃避而引起。
孤独症儿童在对话中主动引导话题的能力及方式都十分有限,对问题的反应更是牵涉很多语用因素。因此,语用能力缺乏的现象也更为突出。如果我们再看一下正常儿童的会话能力发展,即可知道,正常儿童要到6岁或7岁方能在会话中做出选择,而且保持话题的进行,而这一年龄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仅相当于正常儿童2岁到3岁的水平。由此可见,孤独症儿童没有正常的交际能力是整个语言系统发展缓慢的结果。
“Caringforspecialchildren
”06孤独症儿童言语训练方法至目前为止,研究者们与教育家们主要运用三种方法教孤独症儿童进行言语训练的方法:一种是调整行为法,一种是手语法,还有一种是语用突出法:
一、调整行为法
这一方法源于语言训练中的条件反射理论。该方法强调语言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会的行为,因此教授语言须采用模仿,物质鼓励,以及随时纠正的方法。最初是语音模仿,之后是物体、人物在具体环境中的辨认区别。这一阶段重点练习运用代词、介词以及时间概念。再下一步则是完整句,这一阶段问题较多,因为很难分辨儿童所表达的整句是对语言规则理解的结果还是整句背诵的结果。这一教学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儿童如何自发地运用语言与他人正常交际。
任何言语训练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让学习者能应用语言规则表达思想及事物,这就是说儿童能够自发地将语言规则应用到新的、适合的词与句子上。从行为主理论来看,这一能力与反应规律有关。每一个反应都可通过训练建立与其他反应相关的规律性。例如,动词都有相应的过去式。因此,行为主义的训练方法是种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
值得提醒的是行为调整法仅对某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奏效,而对另一些则效果不大。尽管多数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治疗应该越早越好,但具体案例应该具体对待。对于具有自我重复能力的孤独症儿童越早治疗越好,而且治疗后的效果的确较明显。而对没有语言能力的儿童来说,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仅有25%的这类儿童能够在治疗之后的交际中自然运用所学的词和句。
二、手语法
行为调整法对一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不起作用,继而有人提出采用手语法或手语口语相结合来治疗这些儿童的语言缺陷。此外,一些研究还证实孤独症儿童多数在听觉能力方面不如视觉与触觉能力。手语法或口语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学习手语的孤独症儿童一般来说语言能力较低,只有40%的儿童能具备一般的表达能力。
三、语用突出法
采用语用突出法将语言训练放在社交与语用场合中,突出强调语言的日常应用。为实现后者,有医院的不自然性,让专职人员训练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再由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教儿童说话。
有一点可以肯定,孤独症语言尽管较正常儿童缓慢得多,但与正常语言发展没有质的区别。因此,让孤独症儿童多接触自然语言环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Caringforspecialchildren
”(文章来源:《残疾儿童言语训练》)
今日好书推荐主编:吴立平
定价:46.00元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分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主要介绍了早期教育和言语训练的概念、言语训练的目标、原则、方法和不同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言语训练的方法。实践篇主要介绍了语言和语句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训练目标、训练的具体方法、实施步骤、效果评估、介绍了多例听障儿童与听障大学生的艰辛而催人泪下的康复经历,次数可以应用与障碍儿童的言语训练,尤其是适用于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训练.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图书详情我们一起进步-END-联系我们负责人:刘新
负责区域:全国
(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