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记东莞六一儿童节,我们和这群护苗者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呵护他们即是守护希望。在东莞,有这样一群“护苗者”,他们合力织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保护网,让儿童的事层层有人管、有人办。这个六一儿童节,我们走近东莞这群“护苗者”,看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一切为了孩子”六一前夕,记者跟随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一线护理员梁运绿走进中心的育婴楼。一看到她,6岁的安安马上扑了过来,“梁阿姨、梁阿姨!”梁运绿赶紧蹲下身,亲昵地抱住向她跑来的孩子。进入福利中心工作以来,这样的问候,这样的场景,已伴着梁运绿走过了25年。年,那时东莞市儿童福利院(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前身)刚刚成立,中学毕业的梁运绿看到一则招聘信息便来到了这里工作,“最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一干就是20多年。”她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些孩子,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脑瘫、脑积血、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与普通人的想象不同,福利中心里大多数的孩子都身患残疾,有的甚至只能终身卧床,他们的饮食起居全靠护理员,每个孩子的照护方法也需要“量身定制”。“有的一出生就肢体残疾,有的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心里说不出的感触。”梁运绿说,虽然一些孩子没法用言语来表达,但她总能通过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里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特别是当你走进他们,孩子们会用他们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喜悦。”梁运绿说,这是最触动她的瞬间。为把每位孩子护理好,梁运绿从最基本的喂奶、喂饭、更衣开始,一点一点跟着老同事们学习,从每个小细节琢磨,只为了让孩子们的吃、穿能更舒服一些。逐渐上手后,中学文化的梁运绿拾起课本、参加各类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从专业护理基础知识一片空白,到先后取得了孤弃儿童护理员、社工师,还通过专升本考试,顺利拿到了本科学历。除了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梁运绿也渐渐发现孩子们把他们的情感寄托在“临时爸爸妈妈”身上,她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爱。“特别是我自己当了妈妈以后,更看不得孩子们受苦。”护理员的工作可以用“辛苦”“艰难”等词来形容,但在采访梁运绿时,记者却感受到了她发自内心的快乐。在她和同事心中都有个信念,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她坦言,“不管是平日也好、疫情那段时间的坚守也好,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照顾、康复,高高兴兴地生活、成长。”一条“暖心线”护成长阿威和弟弟的救助保护故事是从一通热线电话开始的。接到桥头公共服务办通过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拨来的电话,社工陆有雄立即驱车赶到现场,了解跟进2名青少年的情况,并护送他们到市救助管理站进行临时安置。原来,阿威的父亲因违法被法院判处五年有期徒刑,而母亲杳无音信,留下他和弟弟居住在出租屋,他们在东莞没有亲戚朋友,老家的爷爷奶奶也已经过世,急需照顾及安置服务。兄弟俩进站临时安置后,陆有雄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寻亲及跟踪服务。一方面他们通过与桥头公共服务办沟通,加快寻找和联系监护人;另一方面则继续联系户籍地村委会,协商委托他人接领等方式返乡。在兄弟俩焦急等待返乡过程中,陆有雄一有空就会到救助站与他们谈心,逐渐成为孩子们无话不谈的“知心哥哥”。他说:“主要是了解他们在站的基本情况,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也可以及时帮他们解决。”随着寻亲工作顺利开展,最终阿威两兄弟在陆有雄和工作人员护送下,到达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不久后他们顺利也踏上了返乡道路。对于陆有雄来说,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除了帮扶我们已知的困境儿童,我们还通过未保热线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帮助。”陆有雄介绍,去年6月1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正式并入热线,也拓宽了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反映诉求的渠道。陆有雄和同事们24小时在线,一接到帮扶诉求,经评估分析后会立刻联动对应的未保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镇街共同介入,为未成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专业关爱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接听热线个。从事社会工作有十五年,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是东莞最早一批做社工的人”。去年,他来到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成了困境儿童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孩子们心中,“有困难找陆社工,他一定有办法。”在陆有雄的日常工作的笔记中,既记录了关于开展流浪儿童、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特殊个案帮扶的工作信息,也有协助开展全市未保调研等工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将保护工作扎进泥土目前东莞全市现有33名儿童督导员和名儿童主任,各镇街(园区)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切实打通了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袁敏如是道滘镇兴隆社区的一名儿童主任,是社区专门负责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的人员,被称为“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进泥土”的人。作为社区的儿童主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那些陷入困境的孩子。每年,袁敏如都要对辖区内所有儿童进行一次全面摸排。袁敏如告诉记者,她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知心交流等多种方式,排摸了解社区儿童尤其是困境儿童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实行动态更新。摸清底数,只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一个开始。在走访过程中,袁敏如会留下手机号等联系方式,与孩子、监护人保持联系。她曾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辖区有个女孩阿心(化名)是聋哑人,性格比较内向。有一次袁敏如在与阿心的母亲聊天中得知,阿心从小热爱运动,且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后来有次市里有比赛,我就推荐她去参加,后来还获奖了。”袁敏如笑着说,看到阿心逐渐变得自信开朗,她也很高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在读大专了,和我依旧有联系。”袁敏如就像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即使在帮助过的孩子们成年了以后,她依旧与他们保持联系,尽自己所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在袁敏如看来,对不同情况的孩子不只是单一的经济救助,而应该是多方面的、持续性的帮助。因此儿童主任们不仅需要了解有关儿童福利政策、《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要掌握儿童心理成长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她说:“希望在为困难家庭做好物质帮扶的基础上,给予他们精神层面的帮扶,让儿童和家庭都能健康成长、发展。”道滘镇兴隆社区通过整合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几乎每个休息日都会开展不同主题的公益服务,尤其是每年暑假,精心编制适合孩子们身心健康特点的活动内容,吸引辖区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同参与。在一场场有趣的公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社区的孩子和家长们,袁敏如说:“不知不觉中,我融入孩子的世界,也成为家长们信任的朋友。”南方+东莞民政频道薛屏曾競袁永平07:32薛屏;曾競;袁永平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zl/91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