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腾起一片云云课堂为保康残疾

专家告诉你呲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怎样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5328.html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陈泉霖樊世琦叶发源)为让残疾少年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主动作为,大胆创新,为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这些暖心服务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为“折戟天使”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家住马桥镇唐二河村的轩轩今年12岁,患有轻微脑瘫,且无法站立行走,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务工,只有68岁的奶奶在身边照看。由于家距离县城较远,奶奶年事已高,无法专门陪护等原因,轩轩不能到校就读。尽管如此,也挡不住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每周的网络课程学习是他最期待的一件事,特教老师的上门辅导更是让他打心底里欢喜。

“我今年上四年级了,我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睡觉,上网课是我最爱做的一件事,老师经常来我家给我辅导功课,给我批改作业,我非常喜欢家访。”轩轩说道。

特教老师在送知识的同时,还会通过上门训练和指导家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在老师和家长的悉心教导与呵护下,轩轩成为了一名爱学习、懂感恩的好孩子。

轩轩的妈妈谢友梅说,“在家里表现还是挺不错,每回老师来,他都欢喜。晚上他都会说,我想看下老师今天交代的啥任务,明天早点起来做作业、写字,老师挺关心我,只有好好学习报答老师了。

经过近6年的实践,县特殊教育学校探索出“三层三教四送”的送教上门服务模式。

据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张加荣介绍,“三层”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康复的预期效果等方面,我们把它分为A、B、C三层;“四送”就是送知识、送康复、送温暖、送政策,根据ABC三层的学生,我们每次送教都有一些共性化的内容,还有个性化的,各有侧重;“三教”就是交叉使用网络直播授课、上门送教和微聊式教学这三种模式,让大山深处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家住马桥镇河南坪村的馨馨同样是一名脑瘫患儿。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从基本文化知识、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入手,让她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与在校学生一样的特殊教育服务。

“一个星期基本上有七至八节课,老师通过网络给我们上课。通过这几年上课,我觉得还是很有进步的,说话吐词比较清楚,认识了不少字,老师基本上跟正常的学生上课一样,也是提问让学生举手回答,跟普通学生一样对待,基本上一个月左右,老师就会上门辅导,来检查教学情况,掌握情况。”馨馨的家长万小艳说。

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每次送教不仅要经受长久的山路颠簸,有时还要徒步翻山越岭。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而特教教师送教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

“每次下乡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个别化的一些辅导、一些康复训练,我们还邀请我们送教的孩子来学校,和在校的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上课。”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庄旭说,“到现在看到这些孩子有很大的改变,从认识单个的字,到现在能背诵一篇课文,从认识数字、数数,到现在能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题,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6年来,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共为80多名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累计行程5万多公里,服务时长达小时,保康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先后有13名学生被评为市、县“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学生”“劳动实践能手”等称号。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行走在大山里的课堂”送教上门项目获评湖北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目前,全县还有44名像轩轩、馨馨一样不能到校上学的学生。张加荣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接受教育,他们就将永远行走在送教上门的路上。

“我们将继续巩固送教成果,深化送教模式,提升送教质量,为孩子们将来能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张加荣最后表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zl/87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