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天津卫视《创业中国人》播出了一条四川人的创业故事。主人公杨志出生于年,12岁时,因为脊椎疾病彻底失去了双腿的行动能力,活动范围局限于一方轮椅。
杨志
今天,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四川人——杨志,口述其创业故事。
杨志自学电大课程,修过电器、卖过家电,开过移动营业厅......又投身餐饮行业,自主研发配方技术的米粉店,现在已有上百家直营店和加盟店。
口述:
12岁那年失去走路的能力,却因修电视获得爱情
杨志老家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兴隆镇,12岁那年,杨志彻底走不动了。“两三岁的时候,走路姿势就不正常了。”杨志说,检查说是脊椎有问题,12岁到18岁,几乎没出去过,唯一能做的事,只剩看书。那时候,正好在宣扬张海迪的事迹,“她都能活得那么好,我也可以。”
杨志说,念过大专的父亲对电子技术感兴趣,所以家里有一些基础书籍和工具,正是这些不多的书籍,启蒙了杨志。从拆电筒、闹钟、电熨斗小家电开始,到拆电视、收音机,再到邻居们将电器给杨志修。杨志说,受伤是常有的,现在右手手背还有一块烙印伤疤。
杨志说,18岁那年,父亲贷款给杨志租下了一个维修店,自己也终于有了第一个万向轮加椅子做成的“轮椅”,需要借助墙壁等助力,才能滑行。
杨志早年开维修店时的老照片
杨志说,离家米的维修店的面积比家里大一倍,前面是店,后面是床,18岁到28岁,自己的活动范围,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店铺。“找我修电器的已经很多了。因为自己是系统学习的电子学基础,尽管没有学过修电视、洗衣机,但原理都相通。特别是录像机、遥控电视、CD机这类当时的高档电器,别人不敢修,自己敢,还能修好,哪怕要琢磨上10多天。靠着修电器,一个月能收入好几百,这期间还前后收了8个徒弟,其中4个是残疾人。”
也是因为修电视,杨志认识了同镇的姑娘冉毅琴,相识三个月,刚刚从外地打工回家的冉毅琴嫁给了杨志。“他很聪明,也很善良。”冉毅琴说。
外面的世界还很大,在成都开了一个移动营业厅
杨志说,结婚后,自己就有了“双腿”,无论去哪,都是冉毅琴照顾自己。年,在妻子的支持下,杨志开始从事家电经销。杨志说,“维修只能解决家庭温饱,而并不能奋斗出一番事业。特别是和那些外出打工的青年聊天,发现外面的世界还很大。”四年后,便放弃了电器专卖店,带着妻子离家到了四川省成都市。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自己积攒下来的几十万应该能支持自己一段时间。但考察水果店无法保证保鲜存货,开中介所又不放心,做其他生意,资金又不够。”杨志说。
杨志和妻子到成都后的合影
杨志说,那时,正好是智能手机市场“爆发”的时候,选择开了一个移动营业厅。把从书上学到的营销知识,用到了推广宣传上,存话费送话费、存话费送冰箱电视。“自己租了两个旧车,装上喇叭,天天在农民工聚集的地方转悠。发传单,一定要求附近单元楼要一层一层、一家一家地放。”
跨界创业,推出“吃送”的营销活动
有一次,杨志注意到贝森路附近一家茶楼要转让,租金格外便宜,就冲着这一点,杨志决定先把店铺盘下来。“后来跟附近的餐馆老板摆龙门阵才发现,餐饮业正热,思量一下,觉得可以开个串串店。”杨志说。
杨志和妻子在贝森路店
杨志说,自己重点琢磨经营推广,在市场上推出“吃送”的营销活动。当时合作伙伴全部反对,说肯定会亏本,但这一策略却把串串店成功地炒“火”了。
从零开始
开出上百家直营、加盟店
在餐饮行业摸爬了一段时间,杨志对行业有了更多认识,他的目光聚集到了连锁餐饮店,“为什么别人能在几年内开出上百家?自己行不行?”杨志说,一次,和家人去云南旅游时,吃到了过桥米线。“确实好吃,也有很多人排队。”
杨志开的鲜师傅米粉
“我觉得我最值得骄傲的能力,就是学习。”杨志说,从网上搜索资料,天南地北地去吃米粉米线,贵阳、昆明、南充、绵阳……别人家的产品有什么特色?“从消费者的角度,就是吃个健康、放心、好吃。”
为了调试合适的汤底,杨志记不清在锅边试验了多少次,反复的筛选熬汤材料,做米粉要用什么样的米?羊肉要选什么产地的?甚至装米粉的碗,什么样的造型最适合发挥出油和汤底的特色......“试验性开起的早餐摊,一天能卖出0多元营业额。”
年,第一家米粉店开业了。年,杨志转让了营业厅,注册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投身餐饮行业。杨志介绍说,截至3月11日,公司已有直营店和加盟店(包括已签约)家。
杨志和自己的团队
此前,杨志曾表示,要在一定时间内开到家米粉店。但最近,他的思路在变化,“真正要做的,不是在数量上取胜,而是要做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杨志说。
红星新闻记者于遵素摄影记者王红强
编辑龚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