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可能对脑瘫这种疾病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对于家中有脑瘫患儿的家长来说,对脑瘫可谓是了解至极。尽管不少家长对脑瘫非常了解,但是还是有些家长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常识不是特别清楚,对于家长来说,了解“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原则是什么”这类常识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
1
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脑性瘫痪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日复一日,有耐心地训练。
各种功能的恢复主要靠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由患儿自己锻炼。所以,各种动作必须先让患儿适应。
如不会坐的患儿,让他自己坐,也可以把一个功能分解成几个动作让患儿练习,每天的训练时间要有计划且不要过长,以免患儿产生疲乏,厌倦,反感,不愿合作等不良情绪,训练要多样化,使患儿觉得有新鲜感,以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2
不代替原则脑性瘫痪儿童每一项动作不可能都能由自己来完成,家长必须帮助他们。
但必须强调的是,帮助绝不是代替。如吃饭,有的患儿自己能慢慢吃,但是姿势不正确,容易吧衣服弄脏,家长只能帮助纠正其不正确的姿势,而不能喂他们吃。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助患儿用正确的姿势来拿勺吃饭,时间长了就会习惯,孩子能自己吃饭了。
3
不要过分照顾原则许多患儿家长总是可怜孩子而不自觉的过分照顾;实际上这既无必要,又不利于孩子的训练。
久而久之,过多的关照势必养成孩子的懒惰和依赖心里。因此,训练时一定要让患儿配合每一个动作。
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可以拿玩具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各个动作上,但切勿过分照顾;凡是患儿自己能完成的动作,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
4
不断重复原则脑性瘫痪儿童恢复每一项功能,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的地进行训练,才能最终巩固下来。
同时。只有待某一动作定性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的训练。
训练时要遵循示范,等待,鼓励,再等待,再示范的原则。
因患儿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相当困难,并且会经常出现反复(如有的患儿能独立走几步了,过几天却又一步也走不了)。
所以,患儿对每项功能,每个动作,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得到最终的恢复。
5
避免不正常用力原则由于患儿长期处于某种异常的活动范围之内,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异常。
引起异常姿势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常用力问题。不正常用力越严重,异常姿势也越严重。
如果不正常用力得不到及时纠正,必然使患儿肌张力增高,导致功能障碍的加剧。
因此避免不正常用力,是患儿康复训练工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如患儿在平路上勉强能够行走,就不要急于让他练习跨越障碍或上,下楼梯。
6
正面激励原则由于许多患儿因各种原因而从没有进行过规范的关节活动和训练。
因此,一旦接受大运动量、分解式的强化功能训练,便难以接受。多数患儿会出现哭闹和不配合现象而影响康复训练效果。
所以不仅要根据患儿的体质、心态等,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训练时间,避免患儿过于疲劳而产生疲倦,反感情绪。
日常训练中要尽量想办法引导患儿的注意力,要充分了解患儿心理,注意利用语言,儿歌或物品来引起患儿训练兴趣;注重少批评多表扬,练得好还可以适度奖励,让孩子经常保持一种成就感。
必须明白,过于溺爱或吓唬打骂都会使患儿造成心理压力,进而逃避、拒绝配合训练,而最终影响康复效果。
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办法有几种?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饮食疗法
小儿脑瘫患者的食物要容易克化吸收,营养富厚,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瓜葛,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
二、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其方法是通过游戏和作业活动使患儿在无意中进行身体协调运动,从而达到生活上自理的目标,病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三、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理学疗法
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儿脑瘫患儿因为运动能力及其他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常常有自卑心理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在给孩子做康复的同时,注重矫正孩子的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对于小儿脑瘫一定要尽早治疗,综合有效的治疗是关键,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逐渐回归社会。
小儿脑瘫的分类和表现
本期编辑: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