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红大时代中的小幸运

▲艺术人物:喻红

如果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过去,不知道喻红会不会感谢自己所生的那个时代?一个女人的芳华在那个独特的年代,大部分女孩儿面临的选择可能只有一个。喻红是那个不幸时代中的小幸运。

▲《半岁在西安》,

年,

图片出自《目击成长》系列,由长征空间提供

喻红出生,就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那一年。母亲是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央美院的一位艺术家。那时,孩子一上中学就得参加“上山下乡”运动。母亲觉得如果她学习了艺术,在农村下乡就不用干那么多农活,可以去画“黑板报”。于是,8、9岁的时候,喻红就被父母送进“少年宫”学习绘画。那时的生活就是简单的上学、回家、学画三点一线。在喻红十岁时,“文革”结束了。

▲《岁为妈妈创作的“红军花”作模特》,

年,图片出自《目击成长》系列,

由长征空间提供

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恢复招生,喻红年考入附中,成为“文革”后重新招生的第二届学生,在她同班同学里,有她后来的丈夫刘小东。那一年,喻红14岁,刘小东17岁。之后他们一起顺利地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

▲《岁美院附中女同学在河南写生》,

年,

图片出自《目击成长》系列,由长征空间提供

那时学绘画的人少,学画的女生就更少。在喻红选择的油画系,十二个学生里只有她一个女生。选择油画系也是出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母亲有一些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杂志,其中涉及苏联美术馆的藏品,里面有一些东西方古典绘画。喻红上美院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能画出在母亲杂志和画册上看到过的那种画。

▲喻红画《大卫像》年

这个“梦想”很快实现了。年,刚刚上大一的喻红就以素描习作《大卫》刊登上全国高校美术教材的封面,被公认为“中央美术学院史上最好的大卫像”。并且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给了喻红25块钱,当时那是很大一笔钱,喻红靠这些钱过了好几个月。

▲《岁故事片《冬春的日子》剧照》,

图片出自《目击成长》系列,由长征空间提供

年大学毕业那年,时局已经很紧张,之后的一年,许多年轻的学生选择离开了中国。在那段时间里,喻红跟很多人一样,不知道该做什么。但过了半年,她又开始创作。因为年,她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她是唯一一个受邀参展的女性艺术家。这个展览影响很大,在那个年代里,几乎是第一次可以在美术馆里看到人体的展览。主办方打算再做一次这样的展览,而且邀请喻红来组织。但展览被迫停滞,一直到年5月,喻红着手实施了这个想法,展览名为“女画家的世界。”也是在这一年,喻红举办了人生第一次个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廊里。

此时,当年美院附中和喻红一起学习艺术的4个女生,毕业之后陆陆续续结婚、生子,没时间再搞艺术创作了。喻红的生命则因着这些机遇被改变了。在此之前,喻红几乎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位职业的艺术家,在此之后,小时候那个有关“艺术家”的朦胧的梦想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上大学时,喻红已经与刘小东相恋。后来她描述这段感情的起始是“那时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两人刚好又是从附中到大学的同学。”这种“同学的状态”一直维持至今,在喻红的工作室里,常常能见到刘小东工作的情景,两人都画画,却并不彼此干预。

▲《年8月12日28岁生下女儿刘娃》,

年,图片出自《目击成长》系列,

由长征空间提供

年喻红与刘小东来到纽约,并在那儿举办了婚礼。第二年,女儿刘娃出生。在此之前,她读了美院的研究生,年完成研究生学业之后留校任教。在还没有艺术市场的那些年里,工资对这一家来说很重要。为了陪伴女儿的成长,刘娃出生后的4、5年时间里,喻红都没有画画。

▲从年到年十年间,

在女儿逐渐长大的同时,

喻红一直在不间断地创作《目击成长》的系列作品

极具变化的90年代,一代人觉得焦虑迷茫,看不到未来。在女儿出生前,喻红的作品大多是以自己的世界、身边的朋友、同学为主题,也得到了广泛的







































合肥白癜风专科医院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zl/17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