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没有双手,双目也失明,你觉得自己还能做什么,试着感受一下,内心是不是觉得很可怕?
是的,但这样的假如却真实的发生在黔南州福泉市陆坪镇洞铁村刘修平的身上。32年来,没有双臂、双目失明的刘修平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自学法律,帮助村民化解矛盾,出庭辩护。此外还自主创业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他用坚韧与自强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动着每一个人。
学法:只为帮助需要的人
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刘修平因一盒雷管被炸断双手,当时右眼眼球被炸爆,左眼下孔经手术后还有0.2的视力。回忆当初,这是刘修平一生的噩梦,也是他人生最黑暗的一幕。能活下来,全靠家人及亲朋好友的耐心安慰与鼓励,每一天就这样默默地活着。
直到年,刘修平从这噩梦中惊醒,“家里人安慰我,找钱养我。”用刘修平的话说,“我用着不踏实。”
因此,从那时起,刘修平在家人及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创业,经营起一家小卖部。
创业不易,对于手不能拿、眼不能看的刘修平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生计,小店里出售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平日进货只得依靠侄子帮忙。
每天刘修平都会准时地从黑暗中摸索着打开店门,在黑暗中等待着乡亲们的光顾,乡亲们都知道刘修平的情况,非常照顾他的生意,自己挑选物品、付钱、找零,从没有让他吃过亏。
大家对刘修平的好,他记在了心里,年不甘堕落的刘修平决定自学法律,帮助百姓排忧解难。
高中文化,左眼0.2视力的刘修平学习法律谈何容易,“0.2的视力只有拿着放大镜才看到文字,也只能看两个小时,看久了头会很痛。”刘修平告诉都市新闻记者,就这样他靠毅力坚持学习了3年有余。天有不测风云,年时,不幸再次找上了刘修平,0.2的视力没有了,至此,他双目完全失明。
此后,刘修平只有靠听广播、听电视、文书宣读等方式不断汲取法律养分。因此,靠着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他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和信赖,每当村民家中有扯皮闹绊的事,明理懂法的他准会成为双方的座上宾,为群众分析情况、讲解问题、预测事态升级后的后果……经过他的调解化解了不少群众纠纷。彼时,他在自家的房屋前设立了一个排忧亭,“上用法为民排忧、下用理为民解难。”这也是当初他学习法律时最初的梦。
懂法:便是回报社会的时候
其实,学法知法后对于一心想帮助百姓,回报社会的刘修平来说,能赢得村民们的认可和尊重,是一件件一庄庄案件积累得来。“我年开始进法庭,不仅对方律师看不起,百姓觉得我不放心。”刘修平说,包括自家人也都不相信他能用法律为百姓解忧,
后来大家都是亲自看见他出庭辩护、辩论……完成整个案件,同时还经过长期为百姓提供法律援助让他们取得了利益后,大家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采访刘修平同样令记者刮目相看,与其交流,记者发现,这么多年来的案件,他记得清清楚楚,思路清晰,有理有据,为百姓提供的法律援助服务不计其数。用百姓的话说,一心只为帮助百姓的案件,没有三天三夜摆都摆不完。
刘修平说,年,一名姓王的村民在广西省打工,后因工导致手臂缺失残疾,因为这名村民请其他律师会被收取高额的费用。
无奈之下,回到家乡请刘修平帮忙,此时,村民王某连前往广西的过路费都没有。
医者救命,法者助人,刘修平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以及向亲朋筹借了4万余元交通费,生活费、办案费等相关费用陪同王某前往广西打官司。当官司打赢,拿到赔偿款时,刘修平只要回了借给王某的钱。
像这样的案件很多,但刘修平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帮忙办理的案件,费用都由老百姓自己给,喜欢给多少是多少,有送几百的,也有送几千的,但送几千的搬开手指可以数清,但数不清的是很多时候免费为他们打官司。
“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是体现我们残疾人人生价值,并不是想通过法律工作者的身份谋求利益。”刘修平说,他这样的残疾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无不需要群众的支持,所以他表示在懂法律知识,有法律基础后,就该回报社会。
好人终有好报,在得知刘修平有法律方面的基础且热心调解工作,年4月,福泉市政协机关组织司法局来到他家,通过司法局负责同志一番试探后,对他拥有的法律常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表示赞赏,现场邀请刘修平作为洞铁村的乡村调解员,接着,司法局为刘修平颁发了聘任证书。
此外,为了方便刘修平调解村民事务,福泉市残联还主动给他配置了一台语音电脑,解决了他梳理、总结案件难的问题,喜出望外的刘修平表示,将不负嘱托尽最大的努力投身到群众调解中去。
刘修平:“我虽然残,但并不废”
帮助百姓,回报社会,原来这么多年来,刘修平除了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帮助百姓,在村里他还有自己的小产业。
在年时,随着农村“万帮”的兴起,刘修平看准时机,拿出多年的积蓄购置锅碗瓢盆、桌凳火炉,邀请组内村民组建了3个“万帮”,解决乡亲们办丧、喜事请人难问题的同时,带动周围群众的就业。“一组万帮最低能带动5个人就业,三组便能带动15人以上。”刘修平告诉记者,洗碗、搽桌的小工每天能有元工资,而炒菜、配菜等大工至少元至元。
因为没有残疾前,刘修平是一名烤酒师傅,如今他还将这门手艺传承了下来。
今年,在乡村治理中,在全村没有一个人愿意筹钱的情况下,刘修平第一个带头,主动捐资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他还主动要求帮助组里一级残疾人以及80岁以上老人垫付资金,这一系列举动,成为了刺激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纷纷出资出力,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高潮。
福泉市政协主席黄建菊得知刘修平身残志坚的事迹后,多次登门鼓励刘修平在多为群众做好事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在产业发展上稳中求进,做乡村致富的带头人、做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榜样。
年7月,福泉市政协组织以洞铁村为主的陆坪镇乡村振兴专题学习班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学习,刘修平也在其中,学习期间,他实地听到了武汉黄陂区姚集街杜堂村、蔡甸区星光村、东西湖区慈惠街石榴红村、青山区青和居社区等地的产业发展,闻到了乡村振兴的清新气息。
学习回来后,受到启发的刘修平积极展开谋划,“磨刀霍霍”准备发展肉牛养殖和农家乐。
“今后我一定要起带头作用,带动家乡的人一起致富,过上幸福日子,”刘修平对于正在筹备的养殖项目,自信地说:“”我虽然残,但并不废!“。
是的,现年52岁的他,尽管肢体残缺,但他却用无掌的双手带着群众挥出了一条致富路,尽管双眼失明,但他却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点亮心灯,为群众化解矛盾,当上了乡村调解员,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
都市新闻
记者吴文珑
编辑郝梦
校对肖阳
编审钟俊怡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