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听力障碍,保护听力健康省残疾人康

皮肤上长白点怎么办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56789.html

点击上方蓝字   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平均听阈26-40dBHL,听悄悄话有困难

  ●中度:平均听阈41-60dBHL,噪声环境下听说话有困难

  ●重度:平均听阈61-80dBHL,大声说话才能听到

  ●极重度:平均听阈≥81dBHL,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即4.6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万。听力障碍可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妨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据估计,到年,超过9亿人——或者说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将会丧失听力。

●儿童期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由于儿童独特的解剖特点,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容易侵入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此外,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也值得重视。

  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避免随意掏耳朵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可有效预防儿童期听力障碍。

●青少年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35岁之间)因在娱乐场所接触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因此,不良用耳习惯已经成为青少年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常表现为噪声性聋和突发性聋。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耳机或音量过大(大于80分贝),可引起耳蜗毛细胞受损,从而引起噪音性聋;此外,沉迷电子游戏或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或身心过度疲惫,往往易导致突发性聋。

  平常注意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使用耳机时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并控制音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降低耳聋发生的几率;一旦发现听力异常,医院就诊。

●如何对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听力障碍筛查与诊断?

  听力筛查是发现听力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正常出生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应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儿童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确诊。

  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进入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或怀疑有听力损失者,应及时转诊。   噪声性聋在青少年中较为多见,可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高频纯音测听、言语测听、互联网筛查及耳鸣评估等方法进行筛查,筛查未通过者及时转诊。

●听力障碍确诊后怎么办?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障碍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听觉康复的前提。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如个体FM系统),实现更好地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如何使听障儿童达到优化的聆听效果?

  ①听力损失轻度到重度,能从助听器中得到足够听力补偿的儿童,建议双耳配戴助听器。

  ②听力损失重度到极重度儿童,建议一耳植入人工耳蜗,另一耳配戴助听器,所配助听器应该根据患者的残余听力情况选择相应功率,并且调试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尽可能与人工耳蜗侧匹配。

  ③听力损失重度到极重度,配戴助听器效果差或者无效儿童,建议双耳植入人工耳蜗。   ④低频残余听力较好的儿童,可植入声电联合刺激人工耳蜗。

  ⑤为克服距离、噪声、混响等的影响,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分辨率,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体外机上加装无线调频设备或迷你音频转换器联合使用。

●《残疾儿童救助制度》落实情况如何?

  自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正式印发以来,各省高度重视,31个省出台了本省的救助制度。救助内容和标准由各地政府自行制定,其中18省将听力残疾儿童救助年龄提高到6岁以上17岁以内不同年龄段。

  中国残联定期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执行情况监测,通过第三方电话核查等方式督促各省明确专人负责受理救助申请,确定救助定点机构,尽力做到应救尽救、满足康复需求。   如有康复需求的听障儿童家庭可咨询户籍所在地区、县残联。也可登录中国残联、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jz/68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