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世界特殊教育会议《萨拉曼卡宣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融合教育”逐渐成为全球特殊教育领域讨论最热烈的议题,并引导特殊教育实践的方向。机构老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可以进入到普通幼儿园和小学?!”是的,进入到普通学校似乎成为了家长们衡量孩子能力水平的标准。为什么要进入到普通学校?因为普通学校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了与普通学生相似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样,也为他们提供了进行同伴观察模仿、社会性观察学习的机会,创造了更多的与同伴互动的环境。尽管很多国家都致力于发展融合教育,但要想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有效的融合教育,还需要社会各界付出诸多努力。今天,我们来从国家、学校、家庭、机构四方面剖析,实现融合教育需要怎样做?
1
融合教育新政策国家如何保障孩子们的就读权益?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融合教育正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但目前仍缺乏对适龄残疾儿童“接受普通教育能力”进行评价、鉴定的国家标准及工作机制。6月2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作出部署。相对于以往有关随班就读的文件,《指导意见》有许多新提法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