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7名残疾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214.html

为充分展示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凝聚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3月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开展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按照从严把关、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过严格规范的评选程序,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张富清等58位同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张佳鑫等位同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评选活动中,有7名残疾人朋友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和提名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他们吧!

杜富国

 杜富国,男,汉族,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南部战区陆军某大队士官。

杜富国在向国旗敬礼

他始终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以“让我来”的使命担当,不畏艰苦,不惧生死,先后进出雷场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余枚,为掩护战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弹炸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用鲜血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荣光,被誉为“扫雷英雄”。

  号令当头“让我来”,为人民扫雷障冲锋在前。年6月,杜富国得知要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征战雷场。他在申请书中写道:“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到扫雷大队后,他训练刻苦扎实,熟练掌握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临战训练考核课目被评为全优。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杜富国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是全队公认的“排雷尖兵”。他为群众安全高度负责,在搜排一片不足3平方米的区域时,村民说肯定没雷,他执意不放过,结果搜排出爆炸物10余枚。在他和战友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标有骷髅标志的雷区变成了致富果树林、黄金口岸地、红色旅游带。

  生死关头“让我来”,为战友不惜命血染雷场。杜富国经常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成为扫雷队排雷最多的人之一。在马嘿雷场,面对一枚59式反坦克地雷,杜富国抢先上前,成功排除全队首枚反坦克地雷。在天保口岸雷场,发现一枚引信朝下的火箭全备弹,杜富国让战友撤离,独自排雷。年10月的一次排雷作业中,他为掩护战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弹炸伤,失去双眼和双手。

  苦累危难“让我来”,为大爱洒真情无私奉献。在雷场背运炸药,战友扛一箱,他总是争着扛两箱。年9月,驻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12名学生被困二楼,杜富国不顾安危,将他们逐个转移到安全地带。到敬老院抢险时,又第一个跳入河中蹚路,与战友组成人墙,将19名老人逐个背回。

  挑战考验“让我来”,为时代立丰碑奔跑追梦。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以坚毅刚强的品格、乐观豁达的心态,树立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战斗姿态。一等功授勋仪式上,他在病房用残缺右臂敬礼,展现了一名战士的坚强意志和严明作风。

  杜富国荣立一等功1次,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时代楷模”、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等称号,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潘美儿

潘美儿,女,汉族,年11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麻风病区)护士长。

潘美儿与患者

  潘美儿从事麻风病患护理工作20余年,以精湛的护理技术照顾每一位患者,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彰显“医者仁心”的大爱,被称为“最美护士”。   年,20岁的潘美儿从湖州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我国最早的麻风病院之一——浙江省皮防所上柏住院部。医院位于德清县的山沟里,潘美儿就常年坚守在被人们称为“麻风村”的地方。她主动申请去风险最高的现症病人区工作,精心护理平均年龄达73岁、平均住院40多年的患者,帮助他们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潘美儿每天除了忍受麻风溃疡散发出来的气味外,还要面对肢体畸残、眼盲鼻塌的患者。她没有胆怯厌恶,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亲人,与他们同吃同住,给他们打针换药,陪他们聊天说笑,帮他们清洗缝补。一位病情较重的患者全身多处溃烂,潘美儿每天为她擦洗全身、清洗伤口、点眼药水;82岁的钱奶奶大便排不出,潘美儿帮她一点点抠出来;双目失明的范大娘一次次大便拉满衣裤,潘美儿帮着擦洗身子、换洗衣服;医院后,未婚夫再没来过,她欲寻短见,潘美儿一边耐心开导她,一边反复做她未婚夫的说服工作,最终她康复出院,举行了婚礼。潘美儿无怨无私的付出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和喜爱,大家也把她当成自家人,“麻风村”“村民”最多时有多位,大家都亲昵地叫她“阿美”。   潘美儿潜心钻研业务,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国际麻风大会上进行学术交流。她倡导直接接触患者肌肤的护理理念,让患者找回康复的信心。她设立“心理医疗室”,开展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到被尊重、理解和关爱。她所在团队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项目,被中国科协列为麻风病学科重大成果之一。现在,她正致力于科普麻风病知识,呼吁加强对麻风病人群体的   潘美儿被授予第四十二届南丁格尔奖、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超凡

张超凡,女,汉族,年3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张超凡从世界近万名参选人中脱颖而出入选清华大学苏市民书院年全球青年领导力训练营

张超凡出生时就被命运夺去了左臂,却不妨碍她的顽强拼搏,活出生命“完美”的模样。她是百余家媒体专访的90后创客校长,也是支教山区的年轻讲师;她参与发起社会组织和社区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也亲自用全英文向世界讲述中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典型故事。

  大学毕业那年,年仅23岁的张超凡毅然放弃在北京保研的机会,返乡寻求教育创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创办的长春市绿园区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为知名学府输入生源达余名。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感知榜样的力量,年,张超凡与长春市绿园区委、区政府联合打造“梦想小镇”基地公益项目。该基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至今已经招募1.2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重点创立了新时代筑梦展厅、公益梦想课堂、青少年双创基地,开放至今,公益参观量达5.24万人次。   大学支教的经历使张超凡心怀山区困难儿童,多年来她累计为贫困地区捐资万元,帮扶余名家庭特困、肢体残疾、孤独症儿童免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8年时间里,她走进部队、高校及贫困山区,进行了余场公益励志演讲,线下受益人数达28万人次,线上互动人数为万余人次。张超凡积极组织发动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与孤独症学校联合举办“汇梦未来”公益助学活动,义务为70余名孤独症学员授课。   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脱贫攻坚行动,将其书稿的稿费全部投入万平无障碍建设当中,用个昼夜打造了16个无障碍洗手间、电梯、坡道等,全面建成无障碍全国典型实践基地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成立青年双创空间和创业者资源共享平台,为家庭贫困的残疾人、返乡创业的青年人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年,张超凡随国务院新闻办、吉林省人民政府出访欧洲,用全英文向世界展示中国扶贫工作成就,介绍全球减贫的中国方案。   张超凡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江华

江华,男,汉族,年10月生,福建省三明市盲人协会主席。   江华身残志坚、自立自强,创办盲人推拿所,为患者解除病痛;开展盲人技能培训,帮助盲人就业;组建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投身公益、服务群众,开启了盲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光明之窗”。江华在为一名儿童进行推拿 江华14岁时因罹患青光眼双目失明,凭借坚强的意志苦练推拿技术,后被三明市残联聘请为残疾人康复中心按摩推拿培训老师。年,江华创办了三明市梅列区“华一盲人推拿所”。15年来,为多名盲人学员提供了实习机会,安置了多名盲人就业,培训了多名盲人按摩师走上工作岗位。年,江华联合三明市全体盲人按摩师,成立了福建省首支盲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秉承“一双手推出健康,一颗心回报社会”的服务理念,以公益按摩、健康讲座为主要服务内容,用一技之长服务社会。7年来,服务队共组织公益按摩多场,服务人数超过2万人次。   多年来,江华坚持帮扶困难盲人及盲人家庭,他提出“多外联促宣传,多交流募资金,多运作争项目”的工作思路,为盲人群体积极奔走。5年间,他筹措了近50万元的捐赠款物,帮扶了多名生活困难的盲人。为解决盲人出行难问题,江华带领服务队开设盲人无障碍服务工作室,专门培训、指导盲人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为盲人沟通交流、拓展知识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年,他提出将盲人按摩店列入医保定点单位。在他的努力推动下,三明市将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结算,这一政策的落实不仅造福了三明地区50多家盲人按摩机构和多名从业人员,还对各地盲人保健按摩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江华还荣获了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曹鹏

 曹鹏,男,汉族,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交响乐团离休干部,中国自闭儿童关爱基金终身爱心大使。

曹鹏在指挥乐团

  离休后,曹鹏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心血都放在公益事业上。他不计报酬,坚持用音乐为孤独症患儿及其家庭服务,用音乐帮助特殊孩子,用艺术滋养他们的心灵。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最暖心的曹爷爷”。   年,已耄耋之年的曹鹏成立了上海城市交响乐团。这个非职业乐团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不仅普及高雅艺术,更用音乐播撒爱心。十多年过去了,在他的带领下,城市交响乐团演出逾场,听众超40万。每年举办上海市“爱耳日”公益音乐会及“爱在城市·关爱自闭症慈善音乐会”等活动。   8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曹鹏音乐中心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龙”——关爱孤独症项目。曹鹏不计报酬、分文未取,率领多名青年志愿者,十余年来坚持用音乐为孤独症患儿及其家庭服务。孩子们学习唱歌、敲木琴、铜管乐等,渐渐地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曹鹏带着孩子们参加了爱丁堡艺术节、阿伯丁世界青年艺术节、日本残疾人艺术节、意大利的萨尔斯堡星星音乐会等活动,从中国走向了世界,精彩的演出让外国朋友惊叹! 如今,94岁高龄的曹鹏依旧亲自指挥,不仅为自闭症孩子改编乐谱,还每年带领他们赴敬老院开展慰问演出,让一群被关爱的人转化为关爱他人的人,让孩子们获得社会的尊重。   曹鹏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杨会芳

杨会芳,女,汉族,年11月生,共青团员,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教师。

杨会芳在与学生互动

  杨会芳6岁起,承担起照料瘫痪养父和患有智力障碍养母的责任,用稚嫩双肩挑起家庭重担。18岁时,她带着养父母去上学,照顾双亲无微不至,是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好青年典范。

  杨会芳养母先天性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勤劳憨厚的养父既当爹又当娘。1年,杨会芳只有6岁,常年劳累的养父突发脑梗塞、瘫痪在床。从此,在左邻右舍帮助下,她承担起照顾全家的重担。上下学时,小会芳经常带个小袋子,在路边捡一些废纸和饮料瓶,卖点钱买作业本和铅笔。为了能让养父母吃得好一些,一到星期天就帮别人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换些买菜的钱。

  杨会芳一直希望通过上学找到出路,让养父母过上好日子。16岁时,她考上高中,养父也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她就利用暑假时间,出去打工挣学费。然而没多久,养父旧病复发,再一次瘫痪在床,失去意识。杨会芳再没提上学的事,在家里全心全意照顾养父母,每天给他们洗漱、做饭、喂饭、喂药。但家里的书她还好好保存着,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看书学习。养父逐渐恢复意识后,杨会芳再一次燃起上学的念头。18岁时,她考上邯郸学院曲周分院学前教育专业,决定带着养父母去上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破旧的小院,开始从学校到住处“两点一线”的生活。早晨6点起床给养父母喂饭喂药后去上学,中午赶回去安顿他们吃饭,晚上给他们擦身子、收拾房间……尽管时间紧张,但杨会芳没有耽误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里的困难,她从没主动向别人说过。几个月后,学校才了解到她的情况,免除了她的学费,并发给她助学金。

  毕业后,杨会芳成为曲周幼教特教中心的一名老师。几年来,她用心用情关爱着每一名孩子。

  杨会芳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获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宋兆普

宋兆普,男,汉族,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南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宋兆普与一名脑瘫儿童合影

  宋兆普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乐善好施、仁心救民的品德深深影响着他。他发挥自己在脑瘫治疗方面的专长,四十年如一日为患者减免医疗费,义务救助贫困残疾患者,公益救治0多位脑瘫患儿,医院“结对子”共建4医院,救治少数民族脑瘫患儿6多人次,以实际行动将医风医德发扬光大。   自年起,宋兆普开始   他坚持十年开展公益治疗,使大量脑瘫患儿受益。9年至今,医院医院与福利院相结合的救治脑瘫孤儿模式,爱心救治脑瘫孤儿名。承担河南省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帮助救治社会上的脑瘫患儿名。医院“结对子”,建立4医院,救治少数民族脑瘫患儿6多人次。他12次赴新疆巡诊,先后接收49名新疆脑瘫患儿到汝州进行公益治疗。   多年来,宋兆普坚持医以载道、扶弱济困,治病救人不图回报。他先后在列车上8次突遇危重病患,每次都挺身而出,实施救治。他曾免费救治一位被汽车撞伤而又无钱治疗的病患,为一位癌症患者及其双胞胎孙子免费治疗5年,为他们付医疗费近80万元。他的高尚医德和仁心大爱感染和激励了很多人。   宋兆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来源:中国文明网、人民日报

编辑:宣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jz/56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