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的《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解读为大家介绍了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期将为您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目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情况如何?
●国家有哪些相关政策呢?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是否已全国铺开?
小编继续邀请《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的执笔专家,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员王淑清为您解读。
王淑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员
社会工作硕士
具有丰富的儿童保护与教育领域研究经历,擅长咨询评估和社会调查项目,善于构建评估框架、设计问卷、实施定量及定性的调研、分析数据等,合作伙伴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先后负责并完成了多项指数研究工作,涉及社会政策、儿童、残疾人等多个领域,并参与出版《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报告》系列研究专著。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目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情况?
专家解答
我国残疾儿童机构规模稳步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初见成效。近年来,通过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状况显著改善。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各类康复机构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全国共有所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其中六成以上机构具有2个或以上的服务资质[1]。整体上看,我国残疾儿童机构规模在逐步扩大,各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初见成效。
我国残疾儿童人口规模较大且呈逐年增长态势。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年6月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公布数据,我国0-6岁各类残疾儿童约有万人且总数呈逐年增长态势,每年约新增20余万人。近年来得到康复服务的0-6岁残疾儿童人数趋于平稳,年全国共有15.7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服务,虽与上年相比增长11.35%,但在残疾儿童总人数中占比较低,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工作任务仍然较重。
现有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我国残疾儿童机构整体规模在逐步扩大,但不同类别与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发展情况仍有较大差异,如各地定点机构数、每年名残疾儿童拥有定点机构数均差距较大等。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与专业人员准入标准和制度,部分地区残联并无明确监管职责,现有定点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频频爆出在训残疾儿童被打、康复机构天价收费、家长投诉退款无门等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国家有哪些相关政策呢?
专家解答
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年10月1日起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经济困难家庭、福利机构收养的残疾儿童和残疾孤儿等,提供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救助。《意见》明确提出,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7月,中国残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省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的工作任务与时间进度。9月,中国残联、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人信息比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救助申请人信息比对内容、方式,简化救助申请审核流程,实现申请人“最多跑一次”。10月,民政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对各级民政部门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提出要求。截至年底,全国所有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出台本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那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是否已全国铺开?
专家解答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已全国铺开,多省份因地制宜提标扩面创新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经济困难家庭、福利机构收养的残疾儿童和残疾孤儿等,提供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救助。截至年底,全国31个省份均在本地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意见,多个省份因地制宜提标扩面创新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20个省份扩大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11个省份放宽对申请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21个省份提高本地救助标准,8个省份创新增加救助内容。未来,各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配套措施将全面落实,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从项目式运作到制度化保障的重要转变。
[1]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同一机构具有2种或以上残疾类别的定点康复救助资质,二是同一机构是2个或以上地区指定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
推荐阅读:
重磅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
重磅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
社会引领
我国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义务教育有望向学前三年延伸
社会引领
卫健委将以规范性文件推动托幼服务标准化发展
热点回应
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亟待推进
社会引领
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年将实现“应救尽救”
往期回顾:指数解读深度解读最新儿童省级政策创新指数排名,经济水平是否起决定性因素?
指数解读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有哪些亮点?
典藏五大领域省级儿童创新政策汇总
指数解读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张栋
编辑:金秀倩
本文源自: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