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骄阳似火,陈政走在田埂上,不时推起鼻梁上的眼镜擦汗,穿戴斯文的他与这片黄土有点格格不入。
目前对口帮扶刘老庄镇古西村的项目已进入了规划设计尾声阶段,陈政看着面前的土地,脑海中畅想着“民宿”生态园的雏形,眼角眉梢都染上了笑意。
为学习,上下求索陈政的别名叫“渔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好一技之长,干出一份成绩,奉献一己之力,这是他取这个别名的初衷。
初见陈政,大部分人一时间都很难把眼前这个谦逊有礼、笑容腼腆的青年与已经在江苏省室内设计领域颇有声誉的“渔人”联系起来。年出生的他,身上挂着工程师、建造师、高级室内建筑师等各种职称,目前已经是两家公司的经理,还是淮阴区建筑·设计行业商会会长。
但陈政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在陈政眼中,学无止境,理论是基础,实践更是关键,为了增强个人知识能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他曾先后赴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交流学习,“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出去了才能看到差距。”提及学习,陈政的眼神里满心向往,充满斗志。
凭着出色的能力和丰富的设计经验,陈政曾多次受邀担任政府项目建设单位图纸评审专家组成员,参与并主持了“省运”淮安丁集高速出口雕塑设计,“一带两园”主题小品设计等。作为土生土长的淮阴人,陈政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这些充满地域人文风味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千年古县、美丽淮阴”的历史底蕴,受到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还先后参与众所周知的《西游记》、《美人心计》等影视剧场景概念的设定。
为公益,步履不停问起陈政平时的爱好,跟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旅游、美食、摄影,但除此之外,公益更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陈政,就像大部分80后一样,知晓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也见过同龄人因为家贫被逼辍学的无奈。“一直以来都深感父母坚持让我完成学业的不易。”陈政总觉得,创业的过程固然艰辛,但是生活的苦难却更让人心痛。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陈政一直长期帮扶多名大学生,并利用节假日走访慰问三树镇多位因学致贫的学生家庭,补贴一些生活用品,解决部分资金困难,还为刘老庄镇教育基金注资1万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圆更多孩子的求学梦。
“不图什么,就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成才成功,然后去帮助更多的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陈政扮演着兄长的角色,在生活的困苦期为他们遮风挡雨,在求学的道路上为他们铺路造石,在梦想的道路上为他们点燃希望。
对于刘老庄镇敬老院的老人而言,陈政则充当了“儿子”的角色,夏日送水果,冬日添新装,闲时拉拉家常,忙时表表心意,在老人心中,这个不是儿子却胜似儿子的年轻人,默默地用行动给大家带来温暖。
南陈集镇镇西村路灯建设缺乏资金,陈政二话不说捐献元;村上的五保户生活拮据,寻求帮扶,他也是热心解决,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扩大帮扶层面,陈政主动加入“淮安爱我运河志愿者联盟”,多次参与组织关爱留守儿童、残疾人公益活动,足迹从我区的多个乡镇跨到淮安市的各个角落。除了在养老、助学等方面常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外,陈政还积极助力环保,多次倡议并组织赴高家堰植树造林,并在高家堰打造志愿者爱心林,为青山绿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扶贫,添砖加瓦年,陈政应邀参加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发挥企业扶贫中坚力量作用,现场签订了《企业——村》对口帮扶刘老庄镇古西村协议。
作为会长,陈政率先带头,走村入户送温暖、献爱心,并实施产业扶贫。一行人的到来,为当地送去了技术支持和财力补充。但陈政深知,要促进当地早日脱贫,实现群众共同富裕,仅仅靠“授人以鱼”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陈政一行多次入村实地考察,会面洽谈,并深入了解百姓意愿和需求,最终规划设计出一块占地6万平方左右的“民宿”生态园,集观光、游玩、采摘为一体。
“老百姓以地为生,选址的这块地,每户门前都有块田地,散落种植既浪费资源,又不利增收,统一筹划后,不仅视觉上会整齐美观,管理上也会格局优化,同时每块田地都会留出部分土壤,供村民自由种植……”谈及规划过程中的想法和问题,陈政滔滔不绝,“当然也遇到了困难,对于产业结构等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邀请了淮阴工学院的教授专家出谋划策。”下一步,“民宿”生态园将进入建设阶段,陈政表示,只要农户需要,他们将会积极提供秧苗,等到收获季节,村民可以自行售卖,也可以转售给他们。同时所有的产品都会以高质量的标准和原生态的品质呈现,既面向困难群众,又对准广大市民,多渠道供给,拓宽农户收入途径。
在资本迅速膨胀、信息碎片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只顾匆匆赶路,无暇体会温暖、顾及责任。而陈政这样一位青年,坚守岗位,在事业的拼搏中努力向上;无私奉献,在千万的需求里尽心尽力;怀揣梦想,在社会的平台中绽放光芒。他的脚步走过了南陈集,走过了三树,走过了刘老庄,走遍每一处需要他的地方,从未停歇,在前行的道路上彰显着人心向上、向善的力量。
作者:姚倩
编辑:王鹏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