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残疾人25.5万人,持证残疾人人,目前,市本级亟须建立一座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和示范性的残疾人康复设施。去年,我市将“启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列入了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给残疾人带来哪些福利?
漫画张利昌
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回访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已经正式动工
年3月31日,惠及全市残疾人的市康复中心建设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残疾人康复中心即将拔地而起。
在市残联理事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厚厚一本嘉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工程的建设规划书。根据规划,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东至凌塘路、南至老年公寓地界、西至菜花泾、北至东升路,总用地面积.2平方米,主要建造2栋楼,一栋8层,一栋4层,2栋楼之间设连接辅楼,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地上平方米,地下平方米)。
“建成后,中心主要有三大功能:残疾人成人康复、残疾幼儿教育康复、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嘉兴市残联理事长闻人庆说,成医院合作,主要开展“三瘫一截”康复、骨关节康复、听力语言康复和中医康复,提供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和心理、理疗按摩等治疗,开设门诊部、住院部、康复治疗部、功能评定部等,由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康复团队,为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功能评定、制订康复计划、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和必要的临床治疗。
肢体矫治筛查
残疾幼儿教育康复主要承担3至9岁智障、孤独症和语言障碍等残疾幼儿的康复训练及融合教育,集康复、教育、指导于一体,同时是全市教育康复技术资源和业务指导中心。拟设12个康教班(残疾儿童约名)、15个个训室、3个普幼班(普通幼儿约名)。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将设立辅助器具展示厅,同时开展肢体、听力语言、视力、假肢矫形器辅具装(适)配和无障碍工程、社会工作、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康复技术教学培训等服务,并对县(市、区)进行指导和协调。
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故事
让更多自闭症患儿及时接受治疗
人物:许如君(化名)
感言:期待更多的孤独症孩子早日接受康复治疗。
许如君喜欢在 3月17日,发了一组匡匡在教室里上课的照片,配文“我家小匡大声地跟着老师晨读呢”;
3月6日,发了一组匡匡走在回家路上的照片,“放学回家,匡匡下了公交车,一个人从公交站台回到家没问题”。
许如君说:“匡匡的进步来之不易,每一个进步我都希望记录下来。”
之所以说“匡匡的进步来之不易”,是因为匡匡是自闭症患儿。在他快2周岁的时候,上海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诊断孩子有自闭症。不会说话、到处乱跑、随地大小便……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匡匡一度难以控制,也使得家长陷入崩溃边缘。
对于自闭症,没有特效药,早发现、早干预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6岁以前是自闭症患者的最佳干预治疗时期,之后的训练效果微乎其微。许如君带着匡匡在上海、杭州等地奔波,寻找康复训练的机会。
年,嘉兴市阳光智障(孤独症)幼儿教育康复中心(又名阳光乐园)开班授课,它是嘉兴市残联下属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专门接收自闭症、智障等患儿,提供康复训练。然而,作为嘉兴唯一一家自闭症康复中心,阳光乐园一开园便吸引了众多自闭症、智障患儿家庭,班级名额很快就报满。许如君得到消息前去报名时,阳光乐园已经满额。“当时我们前面还有30多个同样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排队等待,有的已经等了半年。他们的家长和我一样满怀希望,期待孩子能够早日接受康复训练。”许如君回忆道。
阳光乐园音乐游戏课
经过近一年的等待,匡匡终于进了阳光乐园。在专业的康复训练下,匡匡的进步越来越大:从原先的喊叫吵闹到学会平静,再到安静地上完一节课;从不说话到说话,再到有条理地说话;从原先的随地大小便,到掌握洗手、吃饭等简单的自理能力……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让许如君热泪盈眶。
如今,8岁的匡匡已经入读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许如君依然乐此不疲地记录着他的点点滴滴,“他现在自理基本没问题,一个人也能下楼到小区里玩,平时还会帮我做些简单的家务呢!”
得知我市开工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之后阳光乐园将扩容,能够接收更多的自闭症患儿,许如君拍手叫好,“这么多年来我也结识了不少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相信他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和我是一样的心情。希望中心建成后,更多的自闭症患儿能在康复中心里接受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让他再次自主行走
人物:王文民(化名)
感言:康复训练救回我半条命。
每天,59岁的王文民都会找个时间,下楼在小区里散会步。他走路有些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和普通人有些不同,腿脚不便,这是他前几年突发脑梗留下的后遗症。
“手术后人是没事了,但他坐不起来,头也竖不起来,更别说是站起来了。那段日子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王文民的妻子回忆起当年仍心有余悸。年,55岁的王文民突发脑梗失去了知觉,虽然手术很顺利,但他却无法像以前一样直立行走。
医生告诉他们,要想重新站起来,光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于是,王文民开始了艰难的康复训练,像个新生儿一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起来。渐渐地,可以翻身了;渐渐地,可以坐起来了;渐渐地,可以站起来了……经过半年多的康复训练,王文民终于能够像健全人一样自主行动了。
“康复训练真的是苦,但是如果没有它,他下半辈子只能躺在床上,等于半条命没了。”王文民的妻子告诉记者,即使是现在,他们也没有停止康复训练,“医院康复中心了,我们在家里也会练习。”
前几天,王文民的妻子陪着爱人来到东升路上散步,隔壁地块上彩旗飘扬,挖土机正在紧张作业中。得知这里将要建成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夫妻俩都喜出望外,“这里离我们家这么近,我们到这里来训练特别方便。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对广大残疾人来说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印记
补齐短板让更多残疾人受益
为什么要建这么一座残疾人康复中心?嘉兴市残联理事长闻人庆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市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机构接受服务的人数有人,只占有需求总人数的18.5%。也就是说,很多有康复训练需求的残疾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助明——白内障初筛
助行——假肢适配
助听——助听器适配
“建一座残疾人康复中心,是我市残疾人康复的迫切需求。”闻人庆表示。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根据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执行评估指标监测结果显示,年我市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了95.94%,位居全省第一。然而,康复中心建设却是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块短板。目前,全省范围内,除了杭州市、湖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还在推进中,其他兄弟市均已建成综合性的残疾人康复机构。
为了补齐这块短板,我市不断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步伐。《嘉兴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市级建成一家综合性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年,《关于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议》被列为市人大重点建议,嘉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列入年市级政府投资万元以上项目计划;年,嘉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列入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前期类),并写入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年,“启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被列入嘉兴市民生实事项目;年3月,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式动工建设。
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短评
关爱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
远程式康复在家训练
对于这座刚刚动工开建的康复中心,记者在广大残疾人口中,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词、期待之声。
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做好残疾人事业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措施,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值得所有人点赞。
记者施兰通讯员尚勇华朱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