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说民族地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效教育策

甘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总人口.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代居住在甘肃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特有民族。省内现有甘南藏族、临夏回族两个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7个民族自治县。甘肃省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基础非常薄弱。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是“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年)项目,于年9月建成并招生。7个民族自治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民族自治县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甘肃省民族地区形成了以大量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办学格局。

但甘肃省民族地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等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得不到各级政府和学校、教师等方面的支持,残疾儿童身心得不到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提高,民族地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急需提高。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重视,特殊教育尤其是随班就读得到千载难逢发展机遇,本研究也以此为契机,进行了一系列行动研究。

本项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西北民族地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质量实践研究——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课题批准号DHA,本项目在甘肃省两个民族自治州和七个民族自治县随班就读质量不高的基础上开展研究,以期为民族地区乃至全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随班就读就是指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随班就读”一词最早见于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年)》第42条。文中说到:“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殊教育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到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为了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年9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特殊教育的“办学形式要灵活多样,除设特殊教育学校外,还可在普通小学或初中附设特殊教学班。应该把那些虽有残疾,但不妨碍正常学习的儿童吸收到普通中小学上学”。年11月,在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逐步使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普通儿童少年同等水平”。确立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格局。

教育实践中,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早就存在。四川大巴山有些农村小学在20世纪50年代就接收了当地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但是我国政府开始倡导随班就读则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年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此时解决广大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当时全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严重不足。据教育部公报,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仅有所,在校残疾学生仅有多人。而根据年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当时我国1—15岁学龄特殊儿童少年约万。大量的残疾儿童不能入学,势必影响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如果仅仅依靠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来解决残疾儿童的入学问题,一是短时间内不可能筹措到数额巨大的经费,二是所需要的特殊教育师资也没有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依靠我国普通中小学分布广、基础好的有利条件,在每个普通班级接收1—2名残疾儿童,可以迅速地大面积地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普及。年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河北、江苏、黑龙江、山西、山东、辽宁和浙江等省市分别进行视力和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试验。后又委托北京、江苏、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进行听力语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试验。教育部根据多年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是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进行残疾儿童教育的新格局。

我国随班就读工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非政府组织探索阶段,二是政府推动的实验阶段,三是政府推广阶段,四是全面发展阶段。

(一)自发和非政府组织探索阶段(年之前)

年之前,我国的随班就读工作处于自发探索、实践过程。年,徐白仑先生发起了“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先后在江苏、山西、河北、黑龙江和北京进行盲童一体化教育的试验,并获得成功,中国开始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民间试验。

(二)政府推动的实验阶段(—)

年9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特殊教育的“办学形式要灵活多样,除设特殊教育学校外,还可在普通小学或初中附设特殊教学班。应该把那些虽有残疾,但不妨碍正常学习的儿童吸收到普通中小学上学”。

年原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河北、江苏、黑龙江、山西、山东、辽宁和浙江等省市分别进行视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后又委托北京、江苏、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进行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实验。

年11月,在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逐步使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普通儿童少年同等水平”。确立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格局。年又委托北京、江苏、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进行听力语言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

年教育部在实验省召开随班就读的现场会,总结了随班就读工作经验,分析了随班就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政府推广阶段(—)

年教育部在山东昌乐召开“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现场研讨会”,明确随班就读目的和意义。

年在江苏盐城召开“全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会议”,明确随班就读的具体做法。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从政策制度上确立随班就读工作的规范。

年在北京召开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了开展随班就读以来的经验和问题。

这些措施对随班就读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地推动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展开。

年在全国选取个县,进行“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

年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进行专题研讨,以保证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

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全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经验交流会”。

(四)全面发展阶段(—)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明确提出: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到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成为特殊教育的发展主体。年初教育部制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是巩固一期成果、破解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瓶颈问题、满足残疾人群体不断增长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特教特办”的要求,攻坚克难,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

为了保护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政府采取了通过立法与制定政策文件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实施。熟悉这些立法文件有利于我们依法治教、依法施教。

年9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特殊教育的“办学形式要灵活多样,除设特殊教育学校外,还可在普通小学或初中附设特殊教学班。应该把那些虽有残疾,但不妨碍正常学习的儿童吸收到普通中小学上学”。

年11月,在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教育格局。年公布的《残疾人保障法》和年公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对随班就读做出具体规定,为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自年起国家教育委员会先后五次召开了全国或部分省市随班就读工作的现场会、研讨会。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从政策和制度上确立随班就读工作的规范。

年,教育部基教司颁布了《关于开展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区)工作的通知》(教基司函[]11号)。

年1月11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明确规定不同学段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依据和人财物保障。

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了《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年修订)。

1.随班就读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我国虽然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基”攻坚顺利实施,但残疾儿童入学率同正常儿童有较大差距,在边远的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不高,巩固率更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成本较高,专用教学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师生比低。截至年年底,甘肃省残疾儿童在校生人,其中,特教学校在校生人,占28.15%,在普通中小学附设特教班、随班就读学生人,占全省残疾儿童在校生的71.85%,甘肃省大部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接受能力的残疾儿童主要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如果每个普通班接受1—2名残疾儿童,依靠普通中小学的良好基础,可以大面积地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普及。

2.随班就读方便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深受家长欢迎

残疾儿童,因为自身的残疾,行动不灵活,特别是在交通条件比较差的山区、农村,给他们上学带来了困难。随班就读这种形式有利于他们就近入学,给他们带来方便,同时也减少了他们住校食宿及交通的费用,节省了家庭经济的开支。因此,随班就读这种形式特别受到贫困地区家长、特困户家庭的欢迎。有些智力残疾儿童的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随班就读可以避免此类弊端,易为家长接受,有利于孩子将来择业就业和成家。

3.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的“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实现教育的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只要有可能,所有儿童就应该一起学习,但学校必须了解学生的不同需要,并通过灵活的课程安排、合适的教学策略等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目前,我国的随班就读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4.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健康发展

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与同龄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生活,有利于残疾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由于同龄普通儿童的帮助和处于正常环境中,有利于缺陷的补偿和潜能的开发。

赞赏

长按







































哪里治白癜风好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jz/2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