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完成率%,满意率%……今年以来,漯河市残联承担的省定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目标提前超额完成,赢得残疾儿童家庭广泛好评。漯河市现有18岁以下残疾青少年人,其中6岁至16岁残疾青少年占73%。为护航残疾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漯河市残联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助力残疾儿童“上好学”。漯河市残联与教育部门联动,从做好残疾幼儿、残疾青少年入园、入学工作为切入点,采取“半日融入”“全天融入”等融合教育法,提升残疾幼儿康教效果;出台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开展普查,精准施策,使符合条件的适龄残疾青少年的入学率提升至99.58%;以提升残疾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从课程设计、少先队员活动等方面发力,为残疾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校园氛围。探索康教融合新模式。漯河市残联联合11个部门制定出台《年漯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方案》,把残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康复机构标配要素,发挥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乡镇(村)残疾人康复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等75个残疾人康复服务阵地作用,实现应救尽救,并通过对在训儿童开展励志分享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为残疾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健康成长环境。搭起融入社会新桥梁。如何融入社会,是每个残疾青少年家庭面临的大问题。漯河市残联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核心,成立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残疾人康复技术、残疾人心理疏导、孤独症早期干预等4支专家志愿者服务团队,持续不断开展心理疏导、健康指导、科普宣传等宣传教育和康复服务活动,为残疾青少年提供及时、科学、温暖的关爱服务。同时,依托各类社会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心理咨询、政策宣讲、家庭教育等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广泛宣传残疾未成年人法规政策,普及残疾人身心健康理念和知识,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下一步,漯河市残联将持续发力,多元聚力,积极护航残疾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助力他们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梁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