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
《基层党组织、党员防疫工作指导手册》
当前,省内多地相继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全省疫情防控面临严峻形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市委要求,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及时掌握疫情防控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区党工委组织部、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编制了《高新区基层党组织、党员防疫工作指导手册》。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指导手册》,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拿出攻坚的劲头,坚定必胜的信心,发扬“严真细实快”的作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遭遇战、阻击战。
01
一线识别发展党员工作指南
坚持把疫情防控主战场作为锤炼党性的主阵地,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识别、推荐、考察和发展党员,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断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和队伍整体素质。就在疫情防控一线识别发展党员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指南。
一、分类识别考察
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组织和宣传优势,坚持在疫情防控一线发现和考验先进分子,努力激发各类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内在动力,把应对疫情的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作为考验党性的具体指标,切实客观公正评价,建立不同发展阶段优秀人员档案和信息库。
1.对培养满一年、符合入党条件、表现突出、拟作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考察后,及时按程序吸收为预备党员。
2.对培养考察不满一年、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强一线历练和考察,适时出具鉴定材料,作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参考。
3.对在疫情防控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或提出入党申请的申请人,党组织应及时派人谈话,对他们追求政治进步给予肯定,同时明确专人做好跟踪培养教育工作;对事迹突出、冲锋在前的,按程序履行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程序。
二、悉心培养教育
建立疫情防控一线先进分子跟踪培养和实践锻炼机制,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锤炼等方式,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持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
1.基层党组织要有意识地将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能否挺身而出经受住考验作为考察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标准,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党性意识,锻炼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实行导师帮带,针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等不同阶段培养需求,由党组织指定1—2名熟悉情况的党员作为培养导师,进行全过程党性培养、思想引领、工作指导、解疑答惑等。
3.有选择地吸收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一线组织生活,开展防疫政策学习会、志愿服务、重点任务攻坚、一线慰问走访、“汶暖先锋、‘疫’线担当”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使其更直接地熟悉党内生活,培养组织观念,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光荣感。
三、严格履行程序
1.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注重关键时刻表现和日常一贯表现相结合,广泛听取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所属单位党组织意见,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通过一线培养、一线谈话、一线锻炼,真正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挺身而出、担当作为的优秀分子识别出来,及时接收进党员队伍。
2.疫情防控一线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程序,做好发展对象确定、政治审查等工作,按要求经过党支部研究和上级党委审批,做到步骤不少、程序不漏、环节不落,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及时组织预备党员入党宣誓,确保发展和吸收对象政治素质硬、党性观念强。
02
第一书记、民情书记工作指南
第一书记、民情书记在统一安排下,坚持分岗定责,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一、村(小区)值守
1.负责在进出通道值守,做好进出人员的体温测量、健康码和行程码查验工作,以及可通行人员的通行证查核及重点人员摸排登记工作。
2.对出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村(小区)、楼栋、户等,配合专业机构做好管控措施。
二、健康监测
1.做好跟踪管理村(小区)内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身体状况排查,掌握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等群体的人员信息,按照要求进行重点监测管理。
2.对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腹泻、味(嗅)觉减退等可疑症状的群众,及时向村(社区)负责人报告,医院就诊。对其他因身体不适有购药就医需求的群体,可在了解情况后,协调就医事宜。
三、协助核酸检测
1.配合做好信息登记。协助村(社区)工作人员对核酸检测人员进行测温、验码,对有关信息进行登记记录。
2.维护现场秩序。组织群众有序进行核酸检测,督促提醒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及时疏导检测点人流。
3.配合做好其他交办任务。
四、生活保供
1.负责每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了解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及时协调解决的尽力而为,难以解决的主动上报并配合协调解决落实,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2.负责协助群众线上采购,严控流动。
3.负责做好群众各种生活物资的线下代购、代跑、代送,水电气代缴等服务,当好群众的“上门”服务员。
五、特需关爱
1.采取电话沟通、上门排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并更新“五保户”、失能或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人员的基本情况。
2.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主动与特需对象结对帮扶,收集解决生活、就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
3.为特需对象提供生活物资及药品采购配送、送医问诊、水电气代缴、心理安抚疏导等服务,针对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难以解决的及时上报协调解决。
六、信息宣传
1.负责疫情防控信息的上情下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