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婵老师送教上门故事改编的微电影《爱如阳光》
..........................................................
..........................................................
每到韩婵老师送教上门的日子,15岁的残疾少年王丹丹眼里就活泛了很多。
..........................................................
家住陕北榆林清涧县石嘴驿镇二郎岔村的王丹丹,因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不能下地行走,加上家庭变故,去学校读书对他来说一直是一种奢望。
..........................................................
为了不让像王丹丹这样的孩子失去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力,清涧县年出台了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控辍保学政策。其中,特别要求为全县51名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安排实施每月两次送教上门服务,全面保障残疾少年儿童也能接受义务教育。
..........................................................
因残长期窝在家里的王丹丹,从此有了“学”上。
..........................................................
..........................................................
“为了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建立了‘七长’责任体系”,清涧县委副书记赵贵波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何为“七长”?赵贵波掰着指头说:县长、乡长、村长和局长、校长、师长、家长。
..........................................................
“七长”不是光应个名,而是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严格保证辖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适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少”。
..........................................................
清涧县“七长”责任体系建立后,逐村、逐户、逐人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问题”大排查,建立了全县3-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信息台账,为49名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每月两次送教上门服务,每次2名教师,上课2小时。
..........................................................
与此同时,清涧县给予99名“三残”儿童少年每人每年元的上学交通补贴,牢守教育脱贫“保基本”的底线。
有了政策和举措,有了体系和机制,同时还要有资金扶持。
..........................................................
年,清涧县共落实特殊教育经费53.72万元;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补助经费87.67万元,资助学生人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万元,资助学生人次;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68万元,资助学生人次。
“通过韩老师这一年多的送教,原本少言寡语的丹丹现在胆子大了许多,性格也开朗了很多。”王丹丹的哥哥王桥很感激地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