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楚云翔最聪明了,我那时常常带他去桃源湖玩,他又会唱又会跳的,太想他了,不知道去西班牙后有没有长高长胖一些……”在一间略微狭小的屋子里,两位老人手捧一本相册,借着房顶一角透出的亮光,端详着一张张小孩儿的照片,回忆着他们曾经悉心照料过的那些与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们。他们就是朱和生、袁秀芳夫妇,十多年来把所有的爱给予了12个孤残儿童。
今年因袁秀芳做了胆结石手术,并被检查出了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夫妇俩不得不送走了寄养在他们家长达九年多的脑瘫女孩楚兰,他们亲切地称她为“大女儿”。从楚兰2个月至10岁,一直是夫妇俩扶着、抱着、穿衣、喂饭……现在,没有了孩子的哭笑,没有了调皮与撒娇,这本已被翻得有些破旧的相册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家庭条件不一定要有多好,但是一定要有爱心,有良心。”
年,因一场意外,夫妇俩失去了23岁的儿子,这场突如其来的劫难让他们难以接受,因袁秀芳特别喜欢小孩,丈夫朱和生希望能通过寄养、收养孩子的方式让妻子走出阴霾,在与楚雄市福利院联系后不久,他们接回来了第一个寄养的孩子——楚鹏。
“娃娃是被丢弃在垃圾桶里,警察发现后交到福利院的,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全身都被冻紫了。我用向邻居借来的大毛巾给他包着抱在怀里,一边用自己的体温一边用热水袋给他捂热乎,整整捂了一个晚上,娃娃的脸色才有所好转。”袁秀芳向记者说起了楚鹏来时的情况,眼睛湿润了。
袁秀芳告诉记者,从年至今,在她家寄养过的小孩共12人,同时寄养人数最多的一次是3个孩子。“三个娃娃轮着喂吃的,喂完了天也亮了,几乎没时间睡。”当记者问及是否会觉得疲惫时,袁秀芳摇了摇头,说:“那段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只要是和娃娃们在一起,不管怎么熬夜怎么艰难,都不觉得累。我一直就喜欢娃娃,不管是他们哭还是笑,我都觉得是种快乐。”虽然夫妇俩仅靠低保来维持日常生活,但对于喜欢孩子的俩人来说,只要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不论吃穿,对孩子从来都不省。
“袁秀芳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她和老伴都很负责,很用心,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疼爱,为了孩子任劳任怨,让人钦佩,只要是她家寄样的孩子,我们都很放心”,楚雄市福利院院长吕振告诉记者:“市福利院在选择寄养家庭时都是经过严格考察,家庭条件不一定要有多好,但是一定要有爱心,有良心,不能让孩子挨饿受冻,特别是孩子的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也是我们一再向寄养户强调的。”此外,吕院长还经常在不提前通知寄养户的情况下,到寄养家庭考察真实的情况,看看孩子的精神面貌,及时了解家人对孩子的照顾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
据吕院长介绍,因目前市福利院的场地、设施有限,所有的孤残儿童都是分散寄养在几位精心挑选的寄养户家里。现在楚雄市共有9个寄养家庭抚养着10位孤残儿童,他们的监护权仍属市福利院。
“虽然送走娃娃时心里很难过很不舍,但知道娃娃们过得好,我们两老口也觉得特别快乐。”
至今,第一次送走孩子的情景,还清晰地印在夫妇俩的脑海里。“我们养了楚鹏一年多后,接到市福利院的电话,说加拿大的一个家庭已通过审核将要到昆明来领养楚鹏。那天把楚鹏送去的时候,娃娃在房里哭,我在外面哭,后来大家坐一起吃饭,我就一直强忍着眼泪,整顿饭连一口汤都喝不下去。”袁秀芳告诉记者,是楚鹏在她生命最绝望最痛苦的时候,给了她最大的慰藉,填平了她心里的伤口,她当时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了楚鹏的身上。后来,又陆续送走了楚云翔、楚云梦……
“福利院给每个娃娃都送来了两套衣服,但是在把娃娃送去国外收养之前,我都要亲自去为孩子买一身新衣服,让他们漂漂亮亮地去到新家庭。”袁秀芳指着影集里的一张照片告诉记者,孩子穿的这套衣服是她当时买的,孩子特别喜欢,说着她欣慰地笑了起来。
朱和生与袁秀芳夫妇正在翻看孩子们的照片
这本影集里的照片都是在送走孩子之前,夫妻俩带孩子去相馆里拍的。“影集我就放在床头边,方便拿的地方,只要一想他们,我们老两口就拿出来翻,一遍一遍地看,以后杵着拐杖或是走不动的时候,想这些娃娃了,都还可以看看这些照片。”
“虽然送走娃娃时心里很难过很不舍,但后来从市福利院得知了几个娃娃在国外的情况,还看了收养他们的家庭寄回来的照片后,知道娃娃们过得好,我们两老口也觉得特别快乐”。朱和生回忆起第一次收到市福利院送来的楚云梦养父母从美国寄回来的照片台历时,当时生病的他激动地从病床上跳起来高兴得语无伦次,重复地翻着日历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朱和生说着当时的场景,夫妻俩都乐了。
“国外好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对孤残儿童的康复训练及学习、成长都很有帮助。”
据吕院长介绍,楚雄市福利院从年至今,已办理孤残儿童涉外送养60余人,收养家庭涵盖加拿大、西班牙、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
国外收养家庭寄回福利院的照片台历
在吕院长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本本由收养家庭从国外寄回的精美相册,照片上的孩子在养父母、朋友的陪伴下笑得格外灿烂。“对待收养的中国孩子,外国的养父母们都是一视同仁的,有的甚至比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疼爱。另外,国外好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对孤残儿童的康复训练及学习、成长都很有帮助。”吕院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我国,涉外送养已经成为安置、养育孤儿和弃婴的方式之一。同时,涉外送养工作的开展也为减轻社会福利机构的压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办院条件,增进与收养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段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