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县特殊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队伍素质不断提高,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初具雏形,已基本形成了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
1.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近年来,县政府印发《通渭县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通渭县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县教育局等七部门印发《通渭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县教育局制定《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意见》《通渭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动员、依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精准施教,合理教育安置。积极发挥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作用,县教育、残联、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为残疾人教育科研、康复训练、医学评估与鉴定、师资培训等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发展有效途径。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基本能力等进行评估,提出合理教育安置建议。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实现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全覆盖、零拒绝”。
3.真情助学,携手传递爱心。年,省残联及副市长马文玫、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丽琴、市教育局党工委副书记马玉刚、县委县政府和县相关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县特殊教育学校等调研检查指导特殊教育工作。在第29个助残日,县民政、残联等部门为特教学校学生带来面粉、大米、校服等慰问品。12月,县残联和温暖之家志愿者协会为特教学校学生捐赠温暖包个。真情助学,汇聚点滴爱心,为孩子们搭建“助人自助”的人生舞台。
4.多措并举,强化保障体系。一是严格落实每生每年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教师基本工资30%的特殊教育津贴。二是针对特教专业教师紧缺等问题,对特教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学时的全员培训,积极组织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三是各学校将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教师每次按4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
一年来,60多名教师奔忙在乡间小路,为20多名送教上门学生送知识、送温暖、送政策、送康复;60多名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适合自己健康成长的“特殊教育”;多名残疾儿童和普通孩子一样在普通学校接受良好教育;60多名重度残疾儿童确定专人定期回访,相关部门实施政策兜底保障。为了让每一位折翼天使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县特殊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奋进新征程!
来源:教育局教育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