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启音康教中心爱心招募为残疾孩子筑梦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董晴晴

“相对于怜悯,我们的孩子更需要接纳与关爱,让他们有面向未来的信心。”在高新区启音康教如康家园,“信心”这个词李敬说了不下5遍。

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就像天使降临人间,带来新的希望和期盼,然而,自闭症、智障、脑瘫,新生儿一旦被诊断为这些疾病,就像折翼的天使,父母需要牵着蜗牛散步式的陪伴与呵护,但是这群特殊儿童不会被社会忽略和遗忘。

李敬是启音康教中心的一名老师,从启音成立之初她就在这里工作,“我十分热爱我的工作,也非常爱这里的孩子。”采访中,李敬为我们讲述了这里的故事。

启音康教成立于年4月,“我们是淄博第一家为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民办机构,当时只有三名老师和七、八名儿童。”因为各种原因,机构先后搬了3次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在启音已经拥有名儿童,教职工30多人。

“启音成立十多年来累计接收和训练特殊儿童多名,最初的那批孩子已经十五六岁,基本接近就业的年龄,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也或者他们能够为社会做点什么?于是今年10月就诞生了启音‘大龄残障儿童就业项目’。”谈到如康家园建设的初衷,李敬如是说。

“没有来这里之前的孩子们,在家玩手机看电脑打游戏,吃喝玩睡,父母还要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和吃饭问题,着实成为家长和家庭的一块心病。”李敬谈到了家长们的无奈,但是来到这里之后,孩子们每天按时到校吃早餐、工作、吃午餐,画写唱再加劳动,孩子的生命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家长的心从一点点的舒展到现在的绽放,整个家庭的氛围都完全不一样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价值感与成就感,家长们看到了曙光与希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李敬欣慰与自豪找出孩子们的视频给记者看,“这是我们的‘爱心蜜薯义卖’,孩子们从不会称重分装到精准称重分装,与陌生人的交流从拒绝到胆怯,再到成功卖出一份蜜薯,这样的锻炼让他们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孩子们像一头头小牛,50斤一箱的蜜薯,他们轻轻松松就能搬起来。”这样的一份初心,这样的一个项目,把特殊家庭从黑暗带向了光明。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特殊儿童也不例外。11月16日下午,在启音如康家园的实践室,记者见到了让李敬骄傲的孩子们,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个个充满阳光与活力,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在他们中间,有“钢琴高手”,还有“歌唱家”,正在比赛折笔盒。

“他们最近在做中性笔组装工作,将笔芯放入笔壳中,笔头拧好,把笔帽套入笔壳上,再把10支笔装到一个盒子里。”李敬介绍,每盒9.9元的价格,同于甚至低于市场价,如果企业(单位)愿意认购这些中性笔,就可以让这些残疾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到工资,助力大龄残障儿童就业项目稳步发展。也欢迎更多的人走进启音康教如康家园,感受这群孩子身上的无限力量。

如果您的企业或者您个人有中性笔使用需求,可以联系“启音如康家园”李敬进行爱心认购,-。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jethl/91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