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视力残疾儿童这一现象用什么术语来描述,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在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中,也没有使用统一的术语。如国务院批准的残疾人抽样调查时使用的是视力残疾的称谓,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使用的是盲。有的学者称其为视力障碍、视觉障碍、视力损伤等等。实际上,视力残疾儿童、盲、视力障碍等术语的含义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为了避免混乱,我们把视力残疾、视觉障碍、盲、视力损伤等看成是等价的概念。一、视力残疾的定义1.国务院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定义是: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能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儿童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这个定义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视力残疾是指双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外界事物这样一种现象。2.视力残疾儿童的分级我国把视力残疾分做两类四级,一类是盲,_类是低视力。其中,盲又分为一级盲和二级盲;低视力又分为一级低视力和二级低视力。在特殊儿童的分类系统中,和视力残疾有关的这一类在第三级分类层次上有四个级别,或者说,实际上有四个级别的视力障碍者归于视力残疾。它们的具体标准见表2一l—l。表2—1—1我国视力残疾的分级
在表2~l~1中,有三点要明确:(1)无论盲,还是低视力,均是指双眼。如果双眼的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个眼为准。(2)如果只有一眼达到盲和低视力的标准,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那么,这种情况不属于视力残疾。(3)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的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者是以针孔镜测得的视力。当然,分类的标准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按照视力残疾的时间可以分为先天盲(出生前盲)和后天盲,按照原因可以分为:遗传性盲和外伤性盲等等。3.视力残疾儿童的几点说明(1)不同的国家、地区或组织,对视力残疾的分级是不同的。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分为五级,把视力在0.3~0.1之间的也归于视力残疾的范围。(2)不同的学科对视力残疾的分级也是不同的。如在教育上,虽然也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级,但把需要使用盲文的儿童叫做盲,而把能使用普通大字印刷体的儿童叫低视力.(3)视力分作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分为近视力和远视力;周边视力又叫视野,在我们的分类标准中,包括视野半径小于10°的情况。(4)在医学中有弱视的概念,专门指眼科的一种常见病。把我们概念中的低视力和弱视等同,不恰当。(5)我国分类标准中的视力是以国际标准视力为单位的,与现在普遍流行的对数视力表中的单位有些区别。(6)视觉的过程可以表示为:角膜→房水→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中枢→视觉从角膜到视网膜的这一过程,实际上是物理过程。从视网膜到中枢才是生理、心理过程。二、视力残疾儿童的特点国内有关视力残疾儿童特点的研究不是很多,这一方面与他们分布分散,取样比较困难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缺少相应的研究队伍和资金有关系。总起来看,视力残疾儿童的特点表现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1.身体形态的特点我们缺少大样本的调查研究,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的调查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特点。如表2~l~2所示。表2—1—~21岁盲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平均数)从表2~l~2看出,在身高、体重和胸围几个指标上,视力残疾儿童都比普通学生差,由于样本不大,这种差异是否有显著意义,不得而知。有关视力残疾学生身体形态方面的结论,有待更为详细的研究。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许多盲童、视力残疾儿童在形态上带有鲜明的形态特点——盲像。如走路弓腰驼背、亦步亦趋、磕磕绊绊,面部表情不自然,常常是眼睛睁睁眨眨,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我们认为,这不能算是盲的特点,因为经过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在早期就受过方向辨别和定向行走训练,这些盲像就可能完全消失。2.身体机能的特点视力残疾儿童的身体机能——指在脉搏、血压和肺活量三个方面——和普通学生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是,比聋生和智力落后学生要好。3.身体素质特点调查显示,在仰卧起坐、屈臂悬垂、立定跳远三个指标上,视力残疾学生比普通学生要差,这可能和视力障碍影响了他们的锻炼有关系,更进一步的结诊等待调杏.4.运动特点近年来,有人报告视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发展迟缓。这种迟缓在出生的早期,没有表现,但是,先天盲的儿童在出生几个月之后,就可能开始出现运动技能发展迟缓的情况。5.心理特点(1)视力残疾儿童的语言没有障碍,甚至能够写出非常优美的句子。例如,一个盲生曾经给老师这样写到:春天,老师:我愿是一粒种子,被您洒入知识的田间。您用玉液琼浆,把我们培育、浇灌。/夏天,老师:我愿是您桌上的一杯清茶,是您手中的一把折扇,为您带去凉爽,为您消除疲倦。/秋天,老师:我愿是枝头上的串串硕果,为您送来芳香,为您送来甜美,为您送来欢欣一片。/冬天,老师:我愿是一件贴身的毛衣,是一炉红红的火炭,为您驱走寒意,为您带来春天般的温暖。但是,一部分盲生的语言却有华而不实的现象。同时,那种认为盲生的语言特别好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2)视力残疾儿童的视觉表象贫乏,先天盲的孩子,没有视觉表象。因此,他们对有形物体的认识比较困难。但借助于其他感知觉,也能够正确认识有形物体。(3)通过训练,大多数视力残疾儿童有较好的触摸觉,触摸东西比较灵敏。但是,这应该是训练、补偿的结果,不是视力残疾固有的特点。(4)有关视力残疾儿童的第六感觉。一些先天盲的人士,在行走中能够有效地避开障碍物,有人把类似现象称之为盲人的第六感觉。研究表明,能避开障碍物,是盲人视觉器官之外的其他器官综合作用和长期练习的结果,不是他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