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兴英是安顺西秀区两所屯村一个十分普通的农村中年妇女。
20年来她先后收养了被遗弃的70名残疾孤儿,给他们取名,把他们抚养长大。
孩子们都取了同一个姓——民,这在百家姓里是没有的姓氏。肖说,希望孩子永远记住"是人民养育了他们"。
(肖兴英)
民强是肖兴英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年冬天的一个上午,肖兴英推着三轮车到学校门口摆摊位卖米粉。天气很冷,却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她四处找寻,最后在一个还带着余温的灶台下发现了一个用纸箱装着的男婴。
"这个娃娃肯定是被遗弃的,我不忍心,决定收养他。"肖兴英发现,这个男婴跟普通婴儿不同,四肢无力,头不能自由转动,到医院检查后确诊患有不能治愈的脑瘫。这个孩子就是"民强",肖兴英给他取名,是希望他以后坚强地面对生活。肖兴英每天给孩子按摩、洗澡。遗憾的是,因为先天体质太弱,5年后民强还是离开了人世。
收养民强,使肖兴英好心肠的名声传遍周边村寨。此后几年间,不断有弃婴出现在她家附近,后来有人直接把孩子放在她家门口。肖兴英收养的弃婴逐渐增多,而且都是智力残疾或先天缺陷的婴儿。
从年到年,肖兴英一直在20多平方米的简陋住房里照料这些孤儿,还要抚养自己的一对儿女。
年,肖兴英卖掉自家的客运车,拿出数万元积蓄,在兄长地里修起几间平房,在民政局的帮助下,她成立了吉祥孤儿院,后更名为西秀区残孤幼儿家庭寄养中心,收养智残、盲、聋、哑以及患有癫痫、脑瘫、兔唇、软骨症等疾病的孩子。
这些孩子刚被收养时,年龄大的十余岁,小的只有几个月。有些孩子常常大小便失禁,肖兴英要把他们打理得干干净净。
"我不可能照顾他们一辈子,总有一天他们要独自面对这个社会,要独自生存。"肖兴英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让他们接受教育,只要能够正常上学的孩子肖兴英都供他们上学。"让他们学习知识、分辨是非、掌握生存能力"。
对于智障、脑瘫的儿童,肖兴英在寄养中心的一楼有一间教室,六套课桌椅摆放整齐,墙上贴着汉语拼音表,黑板上写着数字。教这些孩子读书认字是缓慢而艰难的,几年下来,他们仍然只会念数字"1、2、3",大多数只会写"1"。肖兴英从未放弃,她说,能学多少是多少,如果我都放弃他们,他们以后怎么办?
16年来,孩子们在寄养中心逐渐健康成长,有些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立业。
民幸是盲残弃儿。因为什么都看不见,肖兴英随时把她抱在身上。民幸现在在盲哑学校上学,每次回到寄养中心,就会对着肖兴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民雪是无肛女婴,刚送到寄养中心时,脐带都没剪掉。肖兴英四处奔走,最终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在贵阳做了肛门再造手术。如今,民雪已经上了四年级。
民兰兰今年21岁了,在广东打工学摄影,每逢想"家"时,她都会打电话给"肖妈妈",逢年过节更是大包小包拿着礼物回来看望"肖妈妈"和其他兄弟姐妹。
民小勇23岁。如今在贵阳一家福利院上班,他找到了漂亮的女朋友,正筹备结婚的他,不论大事小事都要找"肖妈妈"商量,由"肖妈妈"拿主意。
肖兴英的姐姐9年前来到福利院帮工,养鸡养鹅,下的蛋再做给孩子们吃。调皮可爱的孩子总会拿着自己的画作去问奶奶,"看我画的好不好"。
回忆起收养弃婴20年来的经历,如今已经是53岁的肖兴英说:"一开始,不少亲友和邻居都很惊讶,说我脑子是不是少根弦。几年后他们逐渐理解,并给我帮助。现在,我自己生的儿女都已成人:儿子在中学教书,女儿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我很知足。老公一直支持我,现在还有儿媳和乡邻们帮忙,我可以全心全意照顾这些孩子了。"
来源:贵阳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