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今年,各级残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残联融媒体“工作交流”栏目将陆续介绍各地深入实施《“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残联坚持以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需求和质量为导向,探索推行“精准化、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康复服务模式,争取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近1.7亿元,为近1.8万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实施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90例,为94名0-3岁听力、肢体残疾儿童开展试点干预,稳步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提质增效。
做到需求调查精准化紧密结合残疾人基本状况专项需求调查工作,充分发挥基层专职委员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小组的作用,开展入户走访评估、需求采集、服务转介。同时,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大力推进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及孤独症等六类残疾为重点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不断提升儿童致残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的能力。
做到项目管理精细化
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康复服务,充分运用专项调查结果,紧紧围绕残疾人需求设计项目,科学合理设计项目方案;加强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落实经费管理制度,开展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价,重点把控救助对象的筛选、审核、救助、结算等核心环节,做好全流程监管,杜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切实把康复项目的每一分钱都用到残疾人身上。
做到康复服务规范化
制定实施康复服务规范和流程,分类统一甘肃省康复服务档案;严格按照残疾人的需求和个体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制订个性化康复计划,针对不同的个体选配康复技术人员,实施差异化的康复治疗,做到一人一案、一人一档。落实康复服务全过程监管,定期深入康复机构对康复训练内容、训练质量、训练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建立公示和回访制度,定期对残疾儿童救助信息进行公示,对参训儿童家长进行随访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效果和康复服务满意度,确保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规范、有效。
做到康复治疗科学化
推广现代康复理念和康复手段,学习运用国际国内先进科学技术,构建家庭、个体、机构互动交流、多方促进的服务环境,注重心理、生理、康复、护理一体化治疗,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质量效果。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加大现代康复设备的配置,持续提高残疾儿童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融合能力,为残疾儿童提供系统化、规范化、专业性的康复服务。
来源:甘肃残联编辑:宣佳审核:张雪飞、张競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为积极回应社会及广大残疾人的关切,中国残联“两微一端”融合了新闻发布、网上服务、互动交流、听取意见等内容。“两微一端”将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及时、更充分的信息服务,成为各界朋友了解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有效平台和透明窗口。篇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