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新潮记者前往了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感受特殊学校里视障学生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
他们也可以是“网瘾少年”和魔方达人
“上次他玩手机玩到凌晨三点多钟,爸妈管不住了,我就把他手机给没收了,也是没办法,这样通宵下去肯定不行……”看到纷纷把手机往抽屉里藏的学生,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华老师叹了口气。听到老师声音后藏好手机的视障学生们,有的开始假模假样地摸起单词表背英语,有的则娴熟地转起魔方。
这幅景象可能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兴许是《二泉映月》太过有名,阿炳形象深入人心,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刻板印象里,视障人士似乎都应该是带着一副黑墨镜、两眼浑浊无神,拄着一根盲杖颤颤巍巍,摸索着向前走路。
但现实并非如此。盲、视力残疾、失明(瞎)并不能单纯划上等号。视力残疾是残疾的一种,分为盲和低视力。失明(瞎)属于一级盲,是无光感的全盲。据中国残联统计,全国残疾人总数为万人,视力残疾万人,大约占15%。其中,盲人占40.55%,低视力患者占59.45%。全盲只是视障的一小部分。在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完全无光感的盲生数量很少。
这些视障孩子,视力上的缺陷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太多不便。记者去学校实地采访时发现,大多数孩子活泼开朗,坦然接受自身缺陷并爱自己。他们也学习各类文化课,同样在操场上奔跑跳跃玩闹,只是学校把美术课替换成了美工课,主要教孩子们学泥塑、剪纸等。
视障学生们有着丰富的课外生活,魔方社团的老师已经发现了几个玩魔方的好苗子;刚刚下课的律动教室里,还有孩子在继续练舞蹈动作;很多孩子参加了华老师建立的茉莉花盲童管弦乐团,不少人都会演奏两种以上的乐器。
身处信息时代,视障学生们并没有与电子产品脱节。部分视力能够浏览手机屏幕的学生会凑近了看,如果视力不支持,他们就使用专属的读屏软件,把手机页面上的文字转化为语音,来进行他们独特的声波网上冲浪。
问起手机,学生们都眉飞色舞地分享自己的快乐。在双十一狂欢剁手消费的学生在期待包裹;王者荣耀买了新皮肤的男孩蠢蠢欲动想打一局;在巴士管家上买了回家的车票;还有孩子掏出手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