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调查研究都表明,孩子在缺乏父母的情况下会有极其显著的负面影响。利用玩具及小人儿来进行假设性角色扮演游戏,这类游戏的意义并不来自于玩具本身。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被称为想象性治疗的游戏技巧能够创建出一个被接受的构架,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释放他们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了一个创建出理想父母的机会,并表达出在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情绪,增强孩子的自我力量和自尊感,进而提高自信。
形式:一对一,或者是团体
材料:毛毡手工彩纸胶棒彩笔等
步骤1)老师与孩子一起创作爸爸妈妈的衣服,头发,眉毛,眼睛,鼻子等五官等。
2)孩子在代表父母的玩偶上拼贴,特定的感觉与特定的颜色是有所关联的。如黄色代表快乐,蓝色代表悲伤,黑色代表害怕,褐色代表孤单,橘色代表兴奋,绿色代表担忧,红色代表生气。孩子可以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颜色,当然这些拼贴也可以做成相关的感觉符号。如笑脸代表,皱眉的脸代表悲伤,类似数字1的形状代表孤单,问号代表担心,感叹号代表兴奋等。
3)孩子可以把自己想象中的对父母的情绪和想法逐步拼贴到玩偶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机会就要与孩子讨论他们想象中的父母的相关内容,拼贴好后,老师引导孩子一点点的把拼贴的感觉描述出来:愤怒、怨恨、理解、期待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要对情绪的表达有所限制或者存在方向上的引导,如只鼓励孩子表达积极的情绪。这个游戏的核心在于让孩子能够有机会在一个接纳和理解的环境中表达出内在的情绪,这种表达和接纳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
作者: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张默默洪晔刘敏
中国残疾人服务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