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高的人格陷阱

两年多以前,我创建“薛涌留美预科”。当时美高留学的热潮正汹涌澎湃,我却刻意绕开美高。我自己认为,早早送孩子出来读美高,大部分属于失策。留学,出来读本科、读研究院,都是我一直大力鼓吹的。对也好,错也好,这至少是我相信的东西。读美高,则是我不相信的东西,无法凭良心在这上面做生意,更不用说搞教育了。

从教育的角度说,孩子未来要有出息,他迈出的第一步、拥有的第一个机会,应该是自己挣出来的,至少大部分应该是自己挣出来的。我当年考上北大,后来去耶鲁,一步一步,家长帮不上任何忙,全要自己负责。我们那一代人都是如此。现在呢,一切都是家长埋单。当然,出来读大学,SAT过,托福过,高中生达到这个程度,不用功不行。虽然家长也埋单,但凭这个进入前50等等,有个人努力的成分在,能看出有成功的潜力。进美高,大部分都没有什么个人努力的因素。十三四岁,家长有钱,看着出国酷,就说要去。然后就去了。这种孩子,人格不成熟,没有通过奋斗赢得过什么机会,人生第一步就是家长安排好的,就走错了。以后我不看好。所以,我更喜欢教那些青春期在国内奋斗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一些在国内接触不到的美式教育。我相信,我的课程的效果,比把孩子送出来读美高要好。

家长送孩子出国,其实跟买房子一个道理:我给你贷款,你至少20%的首付总要拿出来吧。如果你连这个也不拿,说明你对这房子一点承诺也没有,日后会干很多不负责任的事。看看刚刚过去的美国房市和次贷危机就明白了。房市泡沫怎么来的?银行不要求首付就贷给你50万美元。你根本没有好好考虑,仿佛是拿着白来的钱买房,觉得房市总不停地涨,过两年付不起房贷,卖掉也有60万,赚10万。结果,房价一下跌到40万。你就赖账了:40万的房子我不要,50万的贷款我也不还了。银行贷出50万,得到的是40万的房子。最后银行都倒了。如果有20%的首付,就不一样了。即使房子跌到40万,你首付之后,房贷也是40万。你会觉得现在房价触底,日后会值钱的,于是会坚持还贷,最终保住了房子,也对得起银行。

留学,就为一个本科,家长要拿出万人民币来。这些家长,小时候一个月就几十块的生活费呀!孩子那头,啥是“首付“呢?至少要高中努力,有个像样的成绩,证明自己的人格、品性、和能力吧?如果连这个都没有,就烧钱出国,那当然白烧了。

我就看到许多留学生,出门在外,吃馆子大方得很,中午还点大菜,我当教授的反而要穷呵呵地点个特价午餐省钱。他们说不去上课就不去。其实,这不仅仅是我看见的。你看看网上,听听这些留学生们自己的话。比如一位女孩子的吐槽贴,就是白纸黑字地写道:她和男友留学的地方公交不发达。男友回国向父母要钱买车,父母强烈反对,说没有这个预算。但这对父母打算今天来美国看儿子。女孩子很委屈:这不算没钱吧?来一趟四五万呀。我父母舍不得这个钱,还没来看她呢。于是她向舍不得来美的父母要了一万到一万五美元买车。理由是没车太不方便,去Mall买东西或看场电影,来回差不多两个小时的公交车。

当时我看了这贴子,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了,并狠狠地骂了一句:“问题不是这些留学生无耻,是不知道自己无耻”。没想到,马上收到许多跟贴,听口气都是年轻人:怎么无耻?我怎么看不出来?人家挺不容易的,不就是穷吗?我苦笑不得,只好回了一个跟贴:“谢谢你印证我的话。”

什么叫无耻?你看看帖子就知道:这对男女留学生,家庭都不富裕,似乎都是砸锅卖铁送孩子出来的那种。本科四年下来万人民币的开销,对普通工薪阶层的负担可想而知。父母付出如此大的牺牲,不能体谅一下吗?父母千里迢迢来看儿子,这心情年轻一代不能体会?反而觉得父母平白无故为自己绕那么多钱就天经地义?你为了看电影或购物的方便,就好意思向连来美国看你的钱都拿不出来的父母要1.5万美元?哪个稍微有点廉耻的人会作出这样的事情来?

其实我根本搞不懂:好好出来读书,怎么会一天到晚购物、看电影?怎么会为此就买车,而且是1.5万美元的车?

我们当年读耶鲁时,从来没有过车,也很少购物。我来美国二十几年,还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呢。没车不方便,难道就不能不去?当年在纽黑文街上,马上要毕业的学生搬家甩卖旧东西,从家具到衣物什么都有,而且都便宜得出奇:牛仔裤50美分或10美分一条,甚至可以拿个袋子花一美元把那些旧衣服随便装。人家给你洗得干干净净。花五块钱一身的衣服里里外外都有了。我头两年基本没有到店里买过衣服。那会儿偶尔出门,搭美国同学的车。有位眼看要毕业的博士,开着辆50美元的车,大家高高兴兴。一位中国前辈更是英勇。他买的第一辆二手车,实在太破了。驾驶座下的地板都漏了。下大雨时出去买菜,路上的水会喷进来,他只好一脚踩油门和闸,一脚堵住那个洞,即兴发明了非常规的车技。人家如今在耶鲁教书。我博士拿到,到波士顿找到教职,第二年才敢买车。女儿六岁前,一直是班里唯一一个家里没车的孩子。风霜雨雪、酷暑骄阳,都是父母带着苦苦地等公交。5岁时上幼儿园,在严冬公路边高高的雪坝之间挣扎半个小时走到学校,精疲力竭,从来没有抱怨过。前辈后辈,都这么过来。大家事后都挺成功。你们两个读的不知道是什么菜校,怎么就那么娇贵?要开1.5万美元的车?你们一辈子一共挣过几分钱?

智商低叫弱智,情商低叫什么?我看要赶紧想个名字出来。这种缺乏情商、人事不懂的,在这一代人中简直太普遍了。这就是没有”首付“的一代。他们无从懂得:生活中还有需要自己努力的份额,还需要为他人想想、至少是为那些牺牲了一切来成就你的梦想的亲人想想。所以,我劝家长:把孩子留在身边,提供条件让他奋斗,到了十八岁,看看他是否性格成熟,是否挣得了自己的机会,那时再决定是否出国也不迟。难道你愿意孩子成为一个精神上的残疾儿吗?

薛涌







































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怎么样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ndianrestaurantgz.com/chetsh/14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