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着民心。今年以来,峡山区坚持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职责使命,以保障困难群体生活、提升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生为导向,以“四心”为靶向,聚焦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持续用民生“温度”增加幸福“热度”,着力打造峡山为民服务品牌,让党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孝心敬老,创新养老工作“峡山模式”
党建引领,把准养老服务“定盘星。峡山区注重探索“党建+养老”新模式,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创新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抓好服务创新、质量提升“两大任务”,结合主题党日、节日慰问等活动,定期开展敬老爱老、走访慰问等活动。加快构建养老服务政策、养老设施供给、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服务保障“四大体系”,从“养老”进阶到“孝老”,着力构建有温度、有质感的峡山养老孝老网络。
多元联动,打好养老服务“组合拳”。峡山区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联盟的聚合优势,将社区文化队伍、党员志愿者等进行整合,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在重要节假日,开展写春联送春联、端午节包粽子和九九重阳敬老等文体活动,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爱心义诊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今年以来,共开展爱心义诊、趣味文体等各类活动20余场,受益老人达余人。
下足功夫,亮出养老服务“关键招”。峡山区突出子女孝老养老主体作用,根据风土人情、村规民约、经济实力,探索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简洁管用的孝老养老模式。针对不尊老、不敬老、不养老的道德失范行为,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案”的办法,通过评议讨论、说事评理、评选负面典型、张榜公示等方式,教育劝导,助其自我觉醒、自我转化,推动孝心养老在峡山落地生根。针对独居老人、身体不便的老人,每周进行走访,发放服务联系卡,提供代办业务服务,为老年人送安心、送温暖。
爱心助幼,打造未保工作“峡山样板”
加强组织领导,谱好工作“前奏曲”。成立全区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同时,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民生事项清单,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切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面发展,不断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全区3名街道儿童督导员、名村(居)儿童主任已成为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主力军。
实行动态监管,唱响工作“交响曲”。峡山区立足实际,推动建设“”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格局,即搭建1个区级协调指挥平台,建设“区未保中心、镇街工作站、社会公益组织、村儿童活动场所”4大阵地,实施“困难帮扶、素质提升、心理关爱”3大工程,健全“党政主导、各方共治、制度保障”3项机制,实现服务阵地、结对帮扶、济困扶助、权益维护全覆盖。加强走访关爱力度,实行“周调度、月走访”工作常态化机制。认真开展防范风险摸底排查,对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全方位走访探视、摸底排查。对留守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困境儿童四类特殊未成年人每月走访帮扶和关爱。
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奏响工作“协奏曲”。区未成年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发挥枢纽平台作用,联合各街道、村、社工站及共建单位等各方主体,重视培养、引导和扶持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作用,凝聚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合力,助力未成年人关心和保护创新发展,形成关爱未成年人的多元化体系。依托各村居、社区在“六一”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开展走访慰问、心理疏导等系列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未成年人走访活动20余场次。
诚心扶残,激发助残工作“峡山优势”
当好残疾人的“小棉袄”,提升服务质量。一是以扩面为导向,不断扩大康复救助覆盖面,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儿童做到应救尽救,今年以来,累计拨付资金32.45万元,惠及残疾儿童42人。二是全面实施精准康复服务,累计为名残疾人落实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0名残疾人接受了中医药康复治疗,为4名残疾儿童配发儿童轮椅,申请白内障复明和唇腭裂矫正手术各1人。三是以关怀为原则,引导社工、志愿者等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心理慰藉、精神抚慰、自信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当好残疾人的“店小二”,优化就业机制。聚焦残疾人的急难愁困,不断拓宽残疾人教育就业渠道。一是开展扶残助学项目,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励志助学金2.2万元。惠及残疾大学生5人,发放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补助资金37.万元,惠及人,其中88名残疾学生,名贫困残疾人子女。二是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经多方沟通协调,共设置涉及残疾人或残疾人服务岗位个,安置残疾人63人,增加了残疾人就业机会。三是创新形式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采取“一街一特色,培训送到家”“电商直播培训”等方式,分期举办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班,提高就业创业致富技能。
当好残疾人的“服务员”,改善生活水平。一是认真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工作,确保及时审核按时补助到位。今年以来,累计保障困难生活补贴人次、发放资金.4万元,保障重度护理补贴人次、发放资金.9万元。二是动态调整困难残疾人保障标准,困难残疾人保障标准普提10%。三是有序推进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累计组织开展8次集中评残活动,新办理残疾证人,换发残疾人证55人。分6批次提供上门评定服务惠及34人次。四是精准服务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围绕特殊困难残疾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利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重度残疾人等有特殊困难残疾人群上门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打通关爱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
真心扶困,谱写救助工作“峡山新篇”
“三个到位”助力兜牢救助底线。一是安排部署到位。根据潍坊市民政局文件要求,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二是政策宣传到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