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即将全部淘汰,曾经使用老年代步车出行的部分残疾人需要重新购买符合规定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有些人还需要先办理残疾人证,才能获得购买合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资格。办理过程相对复杂,因为对办证条件不清楚、对评残流程不了解,有人无功而返,有人要跑上好几趟。近日,家住陶然亭街道的王大妈,在社区社工的陪同下,终于办齐了所有的手续。老人犯难社工全程帮着办“得亏有这闺女帮忙,我才能顺利地把残疾人证办下来,心里一下子就踏实多了。”近日,家住西城陶然亭街道的王大妈难掩激动之情。就在半个月前,76岁的她还在为家中的老年代步车被回收后如何外出就医犯难。“我的腰椎和脚部都做过大手术,不能长时间走路。我和医院治疗、开药,医院,两头儿都要走上好几百米,对我来说可是太费劲了。以后没有代步工具了,我们可怎么办呀?”王大妈说。福州馆社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王大妈的情况后,发现根据惠残政策,王大妈的身体情况符合下肢残疾的条件,可以办理残疾人证,然后就能购买合规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解决出行问题了。可王大妈对如何办证一无所知,于是社区便将这项工作交到了社工郎晓煦的手中。接到任务的郎晓煦丝毫没有耽搁,先帮王大妈在“北京市残疾人网上服务平台”填报了信息,提交了残疾人证的新办申请。“系统提示,残疾评定需要一年以上的原始病历诊断证明和近期的诊断证明。王大妈的腿脚不便,跑腿、挂号这些事就都由我来跑了。”11月28日上午,郎晓煦先替王大医院,调取了王大妈之前手术和就诊的病历证明。当天下午,她又接上王大妈来医院,挂了骨科的号。经过问诊、CT检查后,医生为王大妈开具了近期的诊断证明。准备好了评残所需的材料,医院是西城区指医院,郎晓煦又帮王大妈预约挂号。11月30日,郎晓煦赶到王大妈家,医院进行残疾评定。评残过程经历了一波三折尽管社工前期做了很多准备,但记者跟随体验发现,王大妈办残疾人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评残过程就经历了一波三折。11月30日中午,在办公室匆匆吃了一口饭,郎晓煦就接医院。医院门口,医院租了一辆轮椅,然后推着王大妈进入了门诊大厅。在取号机上操作一番,郎晓煦怎么也没找到“残疾评定”的科室。她找到人工窗口询问后才得知:“评残需要挂骨科、神经内科两个副主任医师的号,然后去3层肢体评残室就诊。”下午1时20分,虽然还没有开诊,肢体评残室外的走廊两侧已坐满了等候评残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坐着轮椅、拄着拐杖的老人,其中三四位老人的身后都站着一名穿着红马甲的社工。“肢体评残只有每周四下午进行,西城区的都得来这儿,所以人有点儿多。”一名等候就诊的老人说。候诊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轮到王大妈就诊了。医生在查看了王大妈的评残材料后,发现病历中缺少下肢功能和肌力情况的说明。“医生说评残需要三方鉴定,医院补开诊断证明。”郎晓煦说。下午2时40分,郎晓煦拨打电话,医院骨科的号,然后带着王大妈马不医院。诊断之后,医生指着墙上贴的说明提醒说:“开残疾证明,需要残联或街道的介绍信,才能去一层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在诊断证明上盖章。”头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规定,无奈之下郎晓煦紧急联系了社区的同事,请他们帮忙去开了一封介绍信,医院。补完诊断证明,已经是下午3时40分。排队、取号、报到、陪诊、问询、联络、等介绍信、盖章……跑上跑下的郎晓煦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在一旁等候的王大妈也是又急又累,“如果今天办不完手续,又要等一周时间。医院下班还有时间,医院赶吧。”于是,医院。经过一波三折,下午4时30分,王大妈赶在医生下班前,终于完成了残疾评定。社工医院评残12月1日,王大妈办理的残疾人证进入到“残疾评定结果公示”阶段。公示通过后,还需要完成残疾人摩托车驾驶员资格体检。郎晓煦先到交通支队非机动车登记站,替王大妈领取了体检表,并在网上医院体检中心的号。按照预约时间,郎晓煦陪着王大妈来到体检中心,检查了视力、色盲、听力、心肺功能、上肢和下肢功能。“医生让老人做了胳膊上举、握手等动作,确保上肢功能能够正常操纵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看看有没有其他妨碍正常驾驶的疾病。”郎晓煦说。体检结束后,王大妈拿到了体检合格的报告。有了体检合格表和残疾人证,意味着王大妈有了购买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资格,接下来就可以买车、上牌了。行动不便不意味能开残摩“材料审核严格是负责任的态度,但是如果在办理流程中多一些指导服务,或是事前的宣传提示就更好了,可以避免残疾人少跑冤枉路。”完成这次任务后,郎晓煦感慨地说。王大妈也感慨道:“办证的过程、要准备的材料真的很繁琐,还要在线上填表、预约、挂号,如果没有社工免费帮忙、跑腿,单靠我一个腿脚不好又不会上网的老人,估计两周也折腾不完,真的要好好谢谢他们。”记者也发现,因为大家对政策了解不清,医院后空跑一趟。一位女士在诊室里按照医生提示,做了行走、下蹲等动作后,医生耐心地解释说:“虽然您之前做过手术,但术后康复得很好,走路、下蹲都没问题,下肢功能没有受限。”一位老人拄着拐棍走出诊室,对迎上来的儿子说:“医生说我就是走路慢,还达不到残疾人的标准。”现场一些等候评定的就诊者表示,来之前都不太清楚评残的具体标准,以为自己行动不便或身体有病就属于残疾。也有人因为带的病历不全,悻悻而归。见到有的残疾人身后有社工陪同,一些候诊的患者纷纷围上来打听。“您都准备了什么材料啊?”“到底什么条件能通过评残啊?”“办完残疾人证就能买车了?”“经过这次陪办的过程,我也有了一些经验,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可以避免一些周折了。”郎晓煦说,对于一些人存在的误区,在残联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