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出生的头几天大部分婴儿会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我们称之为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升高所致。其中绝大多数婴儿没有病理原因,黄疸程度较轻,能自行消退,精神及吃奶好,这类属于生理性黄疸;而部分新生儿由于一些病理因素导致黄疸加重,进展较快,或迁延不退,需要治疗才能好转,此类属于病理性黄疸。
为什么新生儿期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呢?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早期体内胆红素的产生增多,而其代谢及排泄能力低下,使得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升高。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出生后2周内,早产儿在3~4周内黄疸可以消退,大约50%~80%的新生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疸。
与生理性黄疸相比,病理性黄疸常有出现较早(生后第1天内)或较晚(生后1周以后),或进展快,或程度较重,或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等特点。病理性黄疸若未能及时诊断及治疗,少数严重病例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有:
①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
②新生儿出生前后有缺氧窒息病史
③母亲孕期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等,或使用过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如催产素
④宫内感染或生后重症感染
⑤母乳性黄疸
⑥其他如患儿有头颅血肿等体内出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等。
出生1周内的早期新生儿,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病易发生重症黄疸。血型不合性溶血病是指当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同时,在怀孕晚期产生免疫反应而使胎儿的红细胞被破坏(即溶血),出生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导致黄疸。当发生溶血时,除黄疸外,重症者还可有贫血、水肿、心力衰竭、胆红素脑病等。
哪些母子血型组合容易发生溶血病呢?当母亲血型为O型,孩子血型为A或B型时发生率较高,而母亲血型为A或B型,孩子为B或A型可以发生,但发生率较低。因此,当孕妇血型为O型,其丈夫为A或B或AB型时,待分娩后应及时检查孩子的血型,若有母子血型不合,密切监测新生儿的血胆红素浓度,必要时送检母子血样,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晚期新生儿黄疸中最常见的原因为母乳性黄疸晚发型,其临床特点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期已过,而黄疸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再出现,婴儿一般状况好,生长发育正常,尿便颜色正常。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也并非所有母乳喂养的婴儿都发生母乳性黄疸,研究认为可能有些母乳中存在某些成分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或排泄过程,使黄疸加重。母乳性黄疸晚发型主要需要与新生儿肝炎相鉴别,新生儿肝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包括传染性肝炎病毒和其他病毒感染,多在新生儿晚期发病,黄疸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可伴有食欲减低或吐奶,大便呈黄白色,甚至白色,尿色变深黄,染尿布,体格检查有肝脏增大,如有可疑时,应及时取静脉血化验肝功能。
那么如何判别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如前所述,首先黄疸出现的时间非常重要,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如早到出生1天内或1周左右出现,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可能性大;其次是黄疸的程度,黄疸首先从颜面部开始出现,然后躯干自上而下,四肢由近端到远端(即上臂到前臂,大腿到小腿),最后到手脚心。一般黄染达到四肢远端尤其到手脚心则为中到重度黄疸,医院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出生后较早出院的新生儿(一般指生后72小时内出院),由于黄疸高峰期在家中,护理孩子的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孩子黄疸进展情况,建议在出院后48医院复诊。
赞赏